宋太祖即位后,杯酒释兵权是最引人注目的事情。我第一次知道这个故事是在初中的历史教科书上看到的。教科书总是从旁观者的角度客观而冷静地讲述一个事件,从不妄自加自己的感情加入评论。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教科书可以最大限度地恢复历史事件。无论如何,赵匡胤的过失都抹不掉关于杯酒释兵权的记载。故事发生在建隆二年。赵匡胤宴请了石守信、高怀德等禁军高级将领,并在宴会上威胁利诱地说了些什么。第二天,石守信等人声称自己年老体弱,要求解除兵权,告老归乡。这种在宴会上不动一兵一卒,轻易和平地解除将领兵权的事,被称为杯酒释兵权。
诚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统治,赵匡胤采取了下策。与此同时,他也是为了避免黄袍加身的事情发生在他的将领身上。从宋太祖赵匡胤的角度来看,他这样做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一种策略,一杯酒释放兵权事件是可以理解的。它与正义感无关,或者说它是每个皇帝的真实心理写照,即使如此,赵匡胤也比一些皇帝善良得多。但在我看来,“杯酒释兵权”无非是“狡兔死,走狗煮”的变相存在。王位一坐稳,就想把那些为自己浴血奋战的士兵送走,这太让士兵们心寒了。赵匡胤穿着一件“伪善”的外套,一点粮田,一点钱就把功臣们送走了。相反,士兵们不得不感激他,这真的很感人。
为什么酒释兵权这么容易?这就是为什么赵匡胤有经天纬地的天赋,能够镇得住这些将领。虽然这些将领南征北战,但都是在赵匡胤的指挥下进行的,所以他们都很敬畏老板。由于这种心理的存在,杯酒释放兵权变得容易。当宋朝第一次成立时,国家没有地方打仗,所以这些将军没有地方用武,他们无法与皇帝讨价还价。虽然北方的辽国是宋朝的强敌,但宋朝当时并没有准备好与辽国作战。
[img]814592[/img]
酒释兵权这么容易,也和当时的国情有关。当时宋朝实现了大统一,全国人民都期待着和平。若有武将叛乱,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一致讨伐。五代十国时期,全国各地有许多武将割据一方,武将作乱不会引起人们的重视。酒释兵权看起来很容易,但宋太祖也有风险。如果这些将领不自愿辞职,那么这些将领的下属一定会有兔死狐悲的感觉,那么他们可能会叛乱。而且这些将领自动辞职了,他们的下属也没什么好说的。赵匡胤的厚赏也让杯酒释兵权变得容易。在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赵匡胤收集了大量的金银财宝。这些金银财宝对整个国家没有太大的影响。一个国家需要的是食物。但这些金银财宝对个人来说非常重要,赵匡胤把金银财宝奖励给了这些武将,这些武将安静地回家了。
什么时候发生了杯酒释兵权?谁想出了这个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