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811058[/img]
陀螺骰子六面示意图。
[img]811059[/img]
什邡出土的陶骰子被怀疑是汉代的物品。
专家推测,这种陶骰子可能是中印文化碰撞的产物,不是赌具,而是玩具“国产”骰子的追溯
中国现在从山东的一座战国墓中发现了最早的骰子。从战国到秦汉,中国原产的“骰子”是14面或18面,上面全是汉字,被称为“毛毛”(qióng)。此后,正六面体的骰子直到东晋和唐宋才出现。
“中西合璧”之说
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宋志民认为,这种骰子为研究中国骰子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理信息。中国没有点数骰子,来自印度。因此,陀螺骰子很可能是中印文化碰撞的产物。
四川人饭后的娱乐活动不得不提到麻将。麻将不可或缺的工具是骰子。这六个点的小立方体什么时候出现?据说是三国时期魏国曹植创造的,但今年9月,德阳什邡的一次救援发掘推翻了这一说法。
在什邡元石镇城西村的一个汉代遗址,出土了一个长3.2厘米、直径1.8厘米的灰陶骰子,中间有6个面,分别刻有1到6个小圆窝。在此之前,中国发现最早的六面体骰子来自一座东晋墓。如果这个骰子来自大约2000年前,它将重写中国骰子的历史。
六面体,两端柱轴-这个小东西堪称中西合璧,这么“袖珍”,专家推测是当时孩子们的玩具。
首次亮相/独特的造型是我国首次发现骰子
[img]811060[/img]
在日本动画《黑执事》第一集中,19世纪的英国贵族少爷和游客下了双陆棋,用了一个复古骰子。这种国际象棋被少爷称为“双六”,是中国宋代的发明。
这个复古骰子终于出现了物理原型。今年9月28日,德阳考古学家在一个灰坑(古人丢弃生活垃圾的地方)发现了一个砂灰陶骰子。德阳文物考古学研究所所长刘章泽说,唐宋时期出土的瓷砖、陶器和汉代陶器,但这个骰子是他“第一次看到”。
骰子高3.2厘米,中间是一个1.8厘米的近圆形,实际上有6个面,每个面都有不同的宽度,分别刻有1到6个小圆窝。骰子上下多了一部分,整体更像陀螺。
经过多次咨询,考古学家确定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陶骰子和陀螺骰子。由于其独特的形状,以前没有文本记录,刘章泽说,他们推测骰子是通过旋转来确定的,所以他们把它命名为“陀螺骰子”。
独一 /中国首次出现的相似产品只有文献记录
在美索不达米亚,公元前2750年出土了一个陶骰子;在古印度摩揭陀王国首都王舍城遗址,公元前67世纪也出土了一个红陶骰子。这是中国第一次。
然而,它的形状与国外不同,不是正宗的六面体,而是陀螺状的。你能找到的与它相似的东西是文献中记载的“琼”。金人张湛在战国时期的《列子》中引用了一段《古代博经》:“它的投掷是琼做的。”这是一种两头尖,中间五面体的“骰子”,通常是木制或玉制或骨制的。但到目前为止,“琼”还没有出土。
在比晋朝早的汉代,还有“五木”,“两端尖锐,中间平坦,像杏仁”。它也是一种博弈(赌博)的木制器皿。它类似于骰子和琼的功能,但只有黑白两面,画鸡和牛。
源流/承上启下或改写中国骰子的历史
对于考古学家来说,最重要的是骰子来自哪个时代?四川大学考古系教授宋志民认为,砂灰陶在汉代更受欢迎,据估计,骰子的时代是在汉代。刘张泽认为,遗址的时代和灰坑的积累可以证明它的时代。
骰子现在不能做同位素检测,但它本身的形状,也包含了很多信息。
中国现在发现的最早的骰子是从山东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的。从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中国原产的“骰子”是14面体或18面体,上面有汉字,被称为“”(qióng)。此后,直到东晋和唐宋时期,正六面体的骰子才出现。
而且这个骰子,6面加点,明显有东晋骰子的影子。上下柱保留了中国的“传统特色”。如果确定骰子是汉代的物品,那么点数骰子进入中国的时间应该提前。
这个骰子不一定是赌具。西南民族大学教授罗新本长期研究四川骰子,他推测这个陀螺骰子可能是当时小娃娃的玩具。
身份/鉴定/鉴定
或与南丝绸之路有关的中印文化结合物或
说到骰子,我们怎么能不谈四川博大精深的麻将呢?麻将牌(又称麻雀牌)是由明末流行的马标牌和纸牌发展而来的。马标牌、纸牌等娱乐游戏与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娱乐游戏博览会密不可分。甚至是“血缘关系”。
如今流行的棋牌等游戏娱乐,都是在游戏的基础上发展、衍生、演变而来的。很难说古博戏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准确的时代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根据《史记》等相关文字的记载,游戏的产生至少在殷纣王之前。中国最早的游戏叫“六博”,有六根筷子和12块棋子。这里的筷子是一种长竹制品,相当于今天打麻将牌时用的骰子。
然而,骰子的后续演变显著增加了西方的文化因素。宋志民说,骰子为研究中国骰子的起源和演变提供了重要的物理信息。”中国没有1、2、3、4、5、6点,这来自印度。”他说,骰子很可能是中印文化碰撞的产物,或与南方丝绸之路有关。
德阳出土[陀螺骰子]怀疑麻将骰子是2000岁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