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李白是一位著名的浪漫诗人,但在他身上却有一个未知的秘密。
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三个人曾经告诉唐玄宗安禄山会反。一个是张九龄,他讨厌安禄山,说他有叛逆和狼的野心;一个是李;另一个是杨国忠,他害怕安禄山与自己竞争;但他们都是恶意诬陷,没有真正的证据,只是当时的一种政治斗争手段。
[img]764766[/img]
网络配图
然而,李白却不一样。事实上,他早就预见安禄山会反。公元752年,在旅途中,他不小心去了幽州,也就是安禄山的大本营所在地,目睹了安禄山的傲慢,客观地预见了安禄山叛乱的必然性。离开幽州后,他写了一首名为《幽州胡马客歌》的诗。诗中的“胡马客”暗指安禄山,“绿眼虎皮冠,笑两箭”描写了安禄山的霸气,“疲惫的士兵可叹,天狼什么时候灭”则表达了李白的忧国情怀。
[img]764767[/img]
网络配图
他会有如此敏锐的意识和正确的预测,这主要与他的经历有关。首先,经过两次官场失败,他对政治有了进一步的警惕;其次,作为局外人,他看得更透彻;最后,他和安禄山都有胡人血统,更容易理解同一个民族的想法。后来,他还回忆了自己在幽州的所见所闻,用一句话“戈如罗星”(戈都是古代武器)犀利地揭示了安禄山渴望尝试的狼的野心。
[img]764768[/img]
网络配图
但是他没有向朝廷报告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为什么?当时安禄山红得发紫的时候,昏庸的唐玄宗对他百般宠爱。就连御史大夫和当朝宰相也打不过他,更别说他是一个被放逐的文人了。再者,王忠思和杨国忠之前说过安禄山的坏话,一个被贬,一个被冷落。如果是李白,估计会被砍头。
从那以后,他继续游山游水,求仙游道。三年后,安史之乱爆发。他不仅没有参军报国,而且选择像其他人一样仓促南下。在国难中,他的一系列逃避樱花的做法不仅反映了当时他的政治消极和绝望,也反映了“盛唐”表面下的腐朽和黑暗。
李白在历史上发现了什么秘密导致了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