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为什么藏传佛教在历史上俗称[喇嘛教],而不是和尚

众所周知,佛教在中国广泛传播。在汉族中,僧侣通常被称为“和尚”,年高德尊的僧侣被称为“长老”;在藏族和蒙古族中,僧侣被称为“喇嘛”。“喇嘛”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大师”。佛教在中国西藏、内蒙古等地传播,也被称为“喇嘛教”。

[img]700434[/img]

佛教在西藏的流传历史悠久,派系复杂。据《西藏新志》记载,西藏多里隆赞汗在东晋安帝义熙三年(407年)获得《百拜忏悔经》、《多宝经》和金塔宝,敬慎供养,这是佛教入藏的开始。公元七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在他的两个妻子尼泊尔公主龙尊和唐文成公主的影响下,相信佛教。文成公主带着佛经和佛像去西藏,拉开了西藏佛教繁荣的序幕。公元八世纪,天竺僧人寂护,莲花生等到西藏传播,密两系佛教。赞普朗达玛在公元九世纪禁止佛教传播。直到10世纪末,在吐蕃新兴封建领主阶级的支持下,佛教才以喇嘛教的形式复兴。十三世纪末,由于元朝统治者的支持,上层喇嘛开始掌握政权,并将这一教育传入蒙古族等地区。

喇嘛教是佛教与西藏原有本教长期斗争和相互影响的产物。它可以形成、传播和巩固,当然有统治者支持的因素,但它也具有佛教教义与民族、当地民俗和民俗相结合的特点。

[img]700435' />

在长期传播的过程中,喇嘛教先后形成了许多派系,主要派系有:格鲁派,又称黄教;宁玛派,又称红教;嘎举派,又称白教;萨迦派,又称花孝。

喇嘛教非常重视和严格的教育,而且持续了很长时间。八岁进入寺院学校,检查体格,学习并背诵古人格言。这种学习持续了12年,被称为“实验生”。再由保证人介绍,在“僧录”上登记姓名。寺庙给了登记者银微章和法衣,让他们剪头发,做宣传,做法号。有资格在册为僧,进而为住职。这又是十二年,课程逐渐增多:学习祈祷,学习经文,经常以问答难的形式测试其修行效果。若能流利地回答各种难题,则可列在众僧之前。拉萨有两所学院专门学习密宗,一所是上密院(居堆),另一所是下密院(居麦)。被录取的僧人分为两类:已被三大寺庙录取的“格西”被称为“左仁巴”;有三个寺庙和尚或其他寺庙附读者称之为“吉仁巴”。密院主要学习密集、胜乐、大威德三金刚、护法等密法。和尚只有在获得“拉然巴格西”学位后,才能在密院按年晋升。执事僧有格贵、翁则、堪布,最高僧为但杰(法王)。在甘丹寺担任但杰后,可候缺少晋升为甘丹龙巴——在格鲁派中仅次于达赖喇嘛和班禅的法座继承人,地位极其突出。

[img]700436' />

做喇嘛不容易,做一个有学问的喇嘛也不容易。民间谚语说:“吃喇嘛的食物,一定要有铁颚。”它的艰辛可想而知。


为什么藏传佛教在历史上俗称[喇嘛教],而不是和尚为什么藏传佛教在历史上俗称[喇嘛教],而不是和尚

,,,,,

  • 梁武帝[40年不近女色]:追求长生不老
  • “万寿无边”,是所有皇帝的愿望,在这种情况下,萧衍选择了后者,取风流或赌长寿。 广东嘉应学院中文系教授赵以武认为,从佛教...

  • 汉明帝为何要求取佛经?汉明帝自己相信佛教吗
  • 汉光武帝到了六十三岁,害病死去。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 有一次,汉明帝做了个梦,梦里看见有个金人,头顶上有一道白光...

  • 解密:为什么南朝梁武帝萧衍喜欢去寺庙当和尚?
  • 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最著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先驱,萧衍一生有许多传奇。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学的开国皇帝;他...

  • 梁武帝的赚钱秘诀:四次出家后,大臣们出钱赎回
  • 梁武帝是一位非常特殊的皇帝。他的文学技能和武术都很好,运气也很好。他已经在位48年了。他出家四次,还很庸俗,这在历代皇...

  • 梁武帝后宫养女妓:在世俗享乐中实践佛法?
  • 当两个汉族从印度传入中国时,佛教的主要特点是禁欲主义。它不仅要求僧侣戒掉“淫”和“欲”,还向人们宣传女性是“淫欲”的罪魁祸...

  • 古代唯一被迫娶妻纳妾的和尚:著名翻译家鸠摩罗什
  • 吕光强迫他嫁给龟兹王的女儿。当然,鸠摩罗什拒绝了。吕光喝醉了鸠摩罗什,把他和龟兹王的女儿关在一起,最后被迫和王女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