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695906' />
清朝大臣中有一个叫曹振勇的牛人,在中央工作了54年,历三朝,相二帝,一路春风。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是乾隆培养的后备干部;受嘉庆委托,他当了三个月代理皇帝。他的家乡安徽省涉县也流传着“宰相朝朝有,代君三月无”的谚语;道光在位30年,居相位15年。当他回到天堂的坏消息传来时,道光皇帝非常难过,后来给他封了“文正”。这是清朝最高标准的死亡号,这个死亡号并不简单。纵观清朝200多年,只有八个人获得了这一荣誉。那曹文正到底有多大的“贡献”呢?
[img]695907' />
但事实上,曹振勇在当时和后世都被学术界公认为平庸的人才。在《清史稿》中,曹振勇的传记只有700多个字,这与他的政治地位非常不匹配。然而,据记载,曹振勇几十年来一直没有留下值得称赞的成就,那么他是如何成为道光皇帝最重要的部长的呢?
[img]695908[/img]
道光帝即位时,康乾盛世余威已尽,财政国库储备仅占乾隆盛时期的四分之一,官场和社会氛围极其混乱。为了改变这种情况,道光皇帝启用了前朝重要大臣曹振勇。这时,曹振勇知道他的机会来了。他上台后,一如既往地保持低调,直到他发现道光皇帝的气质,他才开始采取行动。
[img]695909' />
事实上,道光帝确实是一位有心改变清朝国运的皇帝。他不仅廉政,而且勤政,事事亲力亲为,夜以继日,甚至所有政策都亲自实践。但道光帝的识人之术还是太弱了,有改革之心,却没有改革之能。道光帝喜欢廉政,曹振勇带头穿补丁做的衣服,以至于民间市场补丁比新衣服贵。道光帝喜欢批奏折,所以曹振勇建议“随机”提取批评,以至于真实的民情传不到道光帝的耳朵。道光帝想找新人才,曹振勇颠倒是非,偷偷排挤能人,以至于朝廷曾经是平庸人才的聚集地。正是这些招数,曹振勇才赢得了道光的信任。
[img]695910[/img]
曹振勇荒谬的成功逐渐消除了整个干部对国家的信心,清朝也开始逐渐滑向深渊。当时,大多数官场人都以曹翔为榜样,努力学习如何应对皇帝,如何让皇帝快乐,没有人想,没有人做对自己不好的事情,可以推,可以愚弄愚弄,逐渐创造了一个“无痛”的世界。全世界都说贪官恶,但比贪官更恶的是庸官,嘴上喊着各种光面的口号,但根本不做实事,道光时期就是最好的例子!
贪官比庸官更可恨,这个人可以告诉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