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龟甲和兽骨被用于占卜 。龟甲又称卜甲,多用龟腹甲;兽骨又称卜骨,多用牛肩胛骨。卜甲和卜骨,合称甲骨。
在8600-7800年的舞阳贾湖遗址中,出土了甲骨,上面有符号。占卜甲骨在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商代甲骨盛行,周初或周末仍有甲骨。商周甲骨上还有占卜的文字——甲骨文。
[img]697189' />
中药有一种叫龙骨的药材,龙骨是古代哺乳动物骨骼的化石,可治疗癫痫、惊吓、伤寒脉浮等疾病。
河南省安阳市西郊环河岸边有一个地形略高的地方。战国时期以来,它一直是一个混乱的坟墓。明朝以后,这里出现了居民,一些古老的龙骨碎片经常被挖掘出来。当地人出售这些龙骨时,药店老板拒绝接受上面有痕迹的龙骨,村民们用刀刮掉了上面的痕迹。这些龙骨每公斤可以卖6美元。
1899年,王一荣担任清朝国子监祭酒,突然患上疟疾。他是一名医学专家,所以他去北京的达仁堂药店买药。当他检查他买的“龙骨”时,他发现“龙骨”上刻着一些奇怪的符号。
[img]697190' />
王一荣认定,这些带有文字的“龙骨”是殷商的遗物。他派人到达仁堂,以每片22银子的高价购买了药店里所有刻有符号的龙骨,共收集了1500多片。同时,住在天津的金石学家王翔也发现了“龙骨”上的刻字。
考古学家从这些龙骨中找到了安阳小屯村的产地。1928年10月,考古学家开始探索,直到1937年
6月份共发掘了15次。商朝都市殷墟发现了11座大墓、1个方坑、1200多座小墓、1200多座祭祀坑、大量建筑基址、近2万块出土雕刻甲骨及大量陶器、铜器、玉器等。
上世纪中国考古学的三大发现(敦煌石窟、周口店猿人遗迹)被确认为商代文字,被列为上世纪中国考古学三大发现之一。
[img]697191' />
龙骨是商代占卜的工具。占卜前,人们将龟甲和牛肩胛骨锯得整整齐齐,在甲骨背面钻出圆形的深窝和浅槽。占卜时,先向鬼神祈祷,然后用燃烧的木枝烧深窝或槽侧,烧到一定程度,甲骨相应部位会出现裂缝。
占卜者根据裂缝的长度、厚度、直度和隐藏度来判断事物的好坏。占卜后,用刀将占卜的内容和结果刻在预兆附近,即预兆。刻有预兆的甲骨被妥善收集在窖穴中作为档案材料,然后在后代传播。
殷墟出土了大约15万块带有铭文的甲骨文,生产时间约为3300年。据统计,这些甲骨文上刻有4000-5000个单词,已释放的单词有1500-2000个。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商代王室、治理机构、政治、经济、军事、交通和技术,并与历史书核实。
[img]697192[/img]
为了促进甲骨文研究,中国文字博物馆推出了一项奖励计划,可以破译以前没有释放的甲骨文文本,单词奖励10万元。但这个奖金并不容易获得,原因如下:
易于阅读的文本已经被破译,其余许多是罕见的单词,主要用于代表一个国家名称、民族名称、地名、人名、动物名称、植物名称、祭祀名称等。
商代语言已经消失,缺乏文字语言支持破译,甲骨文仍然是一种“哑巴语言”。
此外,殷商甲骨文“一字多形,一字多义”,难以辨认。
参观殷墟时,导游说,只要你破译一篇甲骨文并写一篇破译论文,你就可以获得10万元的奖励和考古学博士学位。如果你对甲骨文有研究,你可以试试破译。
只要你知道一个汉字,它就值10万元。你也可以获得考古学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