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因其贫穷和虚弱的军事实力而受到后人的批评。无论是面对北方强大的契丹,还是面对国力不如自己的西夏,宋朝都不能在军事上占任何优势。相反,它经常输给西夏。与秦汉时期的亚洲霸主地位相比,不得不说宋朝更弱。
然而,宋朝的军事实力不如强大的邻居强大,但它在科技和经济方面领先于世界。因此,宋朝有很多经济调解空间,与辽、西夏、日本、吐蕃、女真有很多贸易交流,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国际外交,甚至控制主动权。
一、粮易盐-西夏
西夏的国情以游牧为主,游牧与农耕相结合,不养蚕,“无丝织之功”;由于气候原因,他们不生产茶叶;作物主要是大麦。当自然灾害频繁时,它们依赖于与大宋贸易粮食。
西夏在许多材料上依赖进口,其中最大的进口地是大宋,它“像婴儿一样在中国哺乳”。西夏盛产牛羊,对大宋意义最大的是青盐。
[img]694267[/img]
西夏的绿盐“便宜又甜”,而宋代生产的盐不纯,偶尔与沙粒混合,所以宋代对西夏盐的需求特别大。另一方面,西夏缺乏食物,为了掠夺食物,他们多次骚扰边境,主要针对宋朝人民的秋收和储存在地窖里的食物。
因此,以粮易盐为主的宋夏贸易活动尤为重要。
公元993年,夏主李继迁叛乱,宋太宗一怒之下,发布“绝其青盐不入汉界,禁其粮食不如藏夷”的命令,导致关陇人无盐可食,万余藩民叛离大宋。
宋朝对贸易交易的禁令相当于打破了西夏的命脉。西夏不得不依靠战争来开放贸易。袁浩在11世纪中期多次击败宋军。谈判桌上提出的一个重要条款是讨论和解除青盐贸易的禁令。
[img]694268[/img]
宋夏贸易分为三种形式。一是朝贡、赏赐,主要出现在宋朝建立初期。比如宋朝刚成立的时候,西夏给了宋朝很多牛羊,宋朝给了过去茶、陶器等物资奖励。显然,这种方式不能满足西夏。宋夏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争场,争场是专门用于贸易的场所,但西夏国小,争场少。第三种形式是走私。并非所有的交易都可以在讨论领域进行。例如,当大宋禁止青盐交易时,他们只能依靠走私来满足需求。
可以说,从军事实力较量的表面来看,这是一场反复禁止宋夏的贸易战。特别是当军事较量处于劣势时,宋代总是禁止贸易,这使得西夏青盐难以输出,粮食难以引进。毕竟,粮食是必需品,“中国,水,夏天,鱼。水不能没有鱼,鱼不能没有水”,从而达到制裁西夏的目的。
二、以茶易马-辽
茶易马历史悠久,是古代贸易活动的典型代表。
与西夏相比,辽是大宋的真正敌人。苏轼曾说过“西方的病小,北方的病大”。因此,宋辽之间的贸易应该受到更多的关注,有四五个争论。
[img]694269' />
宋最想从辽那里得到的是马,而辽最想从宋那里得到的是茶,茶,马都分三六九等,正好进行交易。
自唐代以来,维吾尔人和契丹一直非常喜欢中原的茶,这不仅与茶本身的味道有关,而且与附庸人的特殊饮食习惯有关。游牧民族吃肉,喝牛奶。他们必须喝茶来“清除肉的味道”,否则他们就会被困在疾病中。
手里拿着这个把柄,宋当然会好好利用,“行茶易马法,用制羌、军”。
为此,宋代专门设立了茶司和买马司。后来发现茶和马完全是等价交换物,于是将两个部门合并组成茶马司,统一管理茶马。当然,除了马,大宋还从辽贸易粮食、盐等物资。
[img]694270[/img]
由于辽强大的综合国力,宋没有像西夏命门那样掌握辽的经济命脉。双方的关系更像是两位势均力敌的大师,没有人能做任何人。
辽曾经通过禁止粮食和马输出来制裁宋朝。宋朝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出口材料多样。总有一种是外国必需品,如书籍、瓷器、丝绸和茶叶。“夷人一天不能喝茶”,这促成了宋朝的茶和马。
唐代以来,汉人与藏族、吐蕃、契丹、吐谷浑等国外进行茶马交易。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加强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加深了友谊,促进了发展。长期敌对的宋辽带来了整体和平,是宋辽调解国力劣势的重要武器。
宋朝有领先世界的能力,盛唐时期比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