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卫战役是日本在19世纪末为侵略中国发动甲午战争的战争。威海卫位于山东半岛顶部,港口有日岛、刘公岛等岛屿,与辽东半岛隔海相望,地势险要。1895年1月,2万日军登陆山东荣成,占领威海卫炮台,用军舰封锁港口。当时李鸿章主张求和,陆地防御松懈,导致威海卫失守。李指导的北洋海军被困在刘公岛,但仍在积极对抗。时任海军提督的丁汝昌誓死不降,最后弹尽粮绝而自杀。随着“定远”的“定远”、“来远”、“威远”等相继被炸沉,北洋海军惨败。2月17日,日军舰占领威海卫港,收集北洋剩余物资。
[img]690739' />
威海卫战役的结果是日军大败北洋海军,北洋水师几乎全军毁灭,威海卫失守。除了李鸿章避战求和的客观因素外,威海卫失败的原因不得不提到当年的防御政策。时任山东巡抚的李秉衡将终年从事防洪工程的工人派去抵抗日军,可见其战斗力有多低。威海卫战役的失败导致了中日甲午海战的失败,也使西方列强意识到清朝海军的防御能力如此薄弱。从那时起,他们开始分割中国的军事港口,并加快了后来签署的《马关条约》。
威海卫战役就是上面介绍的。在威海卫战役中,北洋海军的失败彻底失去了当时清朝的防御能力,列强们也借此机会开始分裂中国。虽然战争失败了,但爱国将领丁汝昌发誓要死,战斗的精神值得称赞。
威海卫战役是如何失败的?它对中国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