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将在这一站介绍中日甲午战争。清末,统治阶级衰落,东西方列强将手伸向中国。日本长期以来一直在窥视中国的朝鲜。中国也意识到了对日本的野心,并在中法战争后积极建立了水手。
1894年春,朝鲜爆发了“东学党”农民起义,朝鲜于6月3日要求清政府派兵协助镇压。清军于6月8日抵达朝鲜。日本以欺诈手段诱使清军入朝,然后以此为借口派出大量军队入朝。7月23日,日军占领朝鲜宫殿,成立傀儡政府。25日,日军突袭清军。8月1日,清政府被迫向日本宣战。与此同时,日本明治皇帝也发布了宣战诏书。
8月初,清军总兵卫汝贵、马玉坤、左宝贵、副都统丰盛阿率领军队四路抵达朝鲜平壤。8月中旬,日本向朝鲜增兵,并等待机会占领中国奉天(沈阳)和辽东半岛。9月初,日本军队分四条路向平壤推进。9月15日,日军进入平壤,叶志超等弃城逃跑。26日,清军全部返回鸭绿江以北的中国。
[img]349590[/img]
日本军队在夺取朝鲜半岛的同时,将舰队送往黄海西部,获得黄海制海权。9月初,清廷派遣北洋舰队护送朝鲜军舰。9月17日,北洋舰队在返回时遭到日本军舰袭击,5艘被击沉,4艘被击伤。
以四川提督宋庆为诸军总统,清军驻守鸭绿江。部队部署在第一线,防线分为中、东、西三段。九连城是主要的防御阵地。但是防御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深度内没有强大的预备队。日军第一集团军迅速突破九连城上游的安平河口,然后在虎山附近的河流上成功搭建浮桥,攻占虎山。其他清军得知虎山失陷,不战而逃。9月26日,日军成功占领九连城和安东(今丹东)。清军鸭绿江防线全线崩溃。
与此同时,在军舰的掩护下,日军第二集团军开始从旅顺后路花园入口登陆。日军登陆十几天,清军坐视不问。11月6日,日军攻占金州(今属大连)。日军在没有任何抵抗的情况下占领了大连湾。17日,日军接近旅顺口。驻扎在旅顺口的清军经互不统属,官兵军心不在焉。日军前锋18日攻打土城子,只有徐邦道总兵指挥军队抗击。22日,日军攻占旅顺口,血洗全城。
1895年1月20日,在山东战区登陆荣成龙须岛的日军迅速占领荣成。然后士兵们分两种方式复制了威海南援助炮台。30日,南援炮台被抓获。2月1日,日军攻占威海卫城。之后,日军水陆并进攻刘公岛和香港北洋舰队。北洋舰队总督丁汝昌等人战败自杀。17日,清军威海卫海军基地被占领,北洋舰队全军被摧毁。
[img]349591[/img]
自鸭绿江防线崩溃以来,辽东战场上的凤凰城(今辽宁凤城)、秀岩、海城等地相继沦陷。为挽回败局,清政府调任两江总督刘坤一指挥关内军事,并以湖南巡抚吴大成和宋庆为帮助。1895年1月17日,清军多次反击海城,接连受挫。2月28日,日军从海城出击,3月4日攻占牛庄(今海城西北),7日攻占营口,9日攻占田庄台(今大洼南)。10天内,清军在辽东战场崩溃。
威海卫失陷后,清廷派李鸿章到日议和。4月17日,中日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议定专条》、《另约》和《停战展期专条》。
清政府和日本在中日战争前的作战方针是什么?
战前,日本制定了海陆兼顾的“作战政策”。其主要战略目标是在中国直隶(今河北)平原与清军主力作战,击败清军主力,迫使清政府屈服。而海上作战是决定这场战争的关键。为此,作战计划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陆军占领朝鲜,遏制清军;海军相机与清海军决战夺取黄海制海权。然后看看海军的战争情况,决定下一个计划。
清军战前没有明确的作战计划。由于统治阶级主战、主战和意见分歧,战前没有专门的作战机构,也没有兼顾全局的战略部署。
中日甲午战争对中日都有什么影响?
甲午战争结束后,中日双方签署了《中日马关条约》、《议约条约》、《另约条约》和《停战展期条约》。清政府向日本赔偿了2.3亿美元的军费,切断了台湾和澎湖岛,失去了大量的国家主权。日本不仅占领了台湾和其他岛屿,而且还获得了2.3亿美元的白银。这使得日本的经济发展迅速,并进一步扩大了军备。
《马关条约》是清政府自《南京条约》以来签署的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现代中国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促进了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的进程。
甲午战争是如何爆发的?它对历史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