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7年6月24日清晨,黎明初照,淡淡的黎明洒在海面上,波平浪静。
突然,白花从水天相连绽放。这朵花开得越来越大,开得越来越密,翻了个波浪。原来这是英格兰舰队开来的。
在一片宁静中,英格兰舰队经过一夜的航行,悄悄地驶近法国斯莱斯港。一个男人骄傲地站在一艘战舰上。他高高的鼻梁,宽阔的嘴唇和一双大眼睛令人望而生畏。
我看见他让海风习习,吹着他的衬衫,眼睛盯着前方,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他是当时欧洲最著名的爱德华三世。
透过茫茫晨雾,他觉得港中有很多桅杆,就像森林一样。
他转身问周围的船长:“前面的船从哪里来,为什么停泊在斯莱斯港?”
船长犹豫地说:
“我不确定。然而,根据我多年的航海经验,这些船只可能属于效忠法国国王的诺曼人。”
诺曼人来自北欧。他们擅长航海。他们经常在英吉利海峡和北海之间来来往往。他们拦截过去的船只,做海盗生意。一年前,他们公开掠夺了英格兰南部港口城市南安普敦,夺走了英国国王停泊在港口的大船克里斯托弗号。
听了船长的话,爱德华三世立刻明白法国国王已经在这里摆开了战场,等了很久。
虽然爱德华三世没有为海战做好准备,但强敌在前,必须迎战。经过思考,他大声下达了作战命令:“迎战敌人是我们的夙愿。这一次,我们应该感谢上帝和圣乔治。我们的士兵一定要齐心协力,为雪恨报仇。”
命令一出,他就指挥舰队排成战阵。
[img]690166' />
@ 他在大队前面布置了最强大的战舰,作为冲击敌人阵容的先锋。然后,他在左右两翼安排了一艘长弓手的战舰,中间夹着一艘有步骑兵的战舰。这样的安排是为了把每两艘长弓手的战舰和一艘有步骑兵的战舰组成一个小组。远战用长弓,近战用刀斧,攻敌靠长弓,保护自己靠刀斧。可以说,这样的远近结合,攻防结合,都是不可战胜的。
爱德华三世拨出几艘满载长弓手的战舰留在后面,作为后续增援部队。这就是爱德华的聪明之处。
一切都准备好了,在爱德华三世的命令下,每艘船都扬起风帆,乘风破浪驶向斯莱斯港。
英格兰舰队以“之”的形式向前迂回。这是爱德华的聪明才智。当英格兰舰队排队重新启航时,已经充满了晨光。大海泛光,天空灿烂。英格兰人向东航行,面对着阳光。因此,爱德华命令舰队在风的帮助下向斯莱斯港进行“之”字形运动,以避免面对面直射的阳光。
在斯莱斯港等待的法国舰队看到英格兰人如此迂回。起初,他们认为英格兰人正在进行测试,准备随时转身逃跑。他们都嘲笑英格兰人胆小如鼠。直到发现一面王旗飘在船上,我才知道这是英格兰国王的亲征。我看到英格兰舰队阵型严格,咄咄逼人。
法国士兵凶猛强壮,武功好战。当他们看到英格兰人前来索战时,他们忍不住摩拳擦掌,渴望尝试。他们立即重组船队,以一字形队列迎战。
排队后,法国军队以旗舰的身份升起了被掠夺的克里斯托弗号大船的战旗。几名名号手站在旗舰船的前面。号角响起,法国战舰竞发,正面迎战英格兰水军。
一场海战开始了。
起初,两军战舰未能靠近,枪矛手和刀斧手无法面对面交锋。双方只是用弓箭手远距离互射。
英格兰长弓优于热那亚弓弩。英格兰长弓来自威尔士。与旧弓箭相比,它的弓体大,射程远,射速快,所以穿透力更强,普通盔甲挡不住。与热那亚弓弩的平式放箭相比,长弓采用立式射击,精度要高得多。因此,海战一开始,法国水师就处于劣势。然而,诺曼人身高体大,擅长近战,所以他们冒着雨箭向前冲锋,努力尽快靠上敌船。
在雨点般的箭簇和海涛般的呐喊声中,爱德华三世处乱不惊,离开身后的船只,直奔法国旗舰克里斯托弗号。
爱德华三世指挥长弓手齐聚船头,一名神箭手张开弓箭,“嗖”的一声,我看到了利箭,克里斯托弗的旗帜坠落,落入大海。一阵欢呼声过后,弓箭手射中了箭,另一只旗舰手倒在地上,克里斯托弗上的士兵们立刻陷入了混乱。
在对手惊慌失措的机会下,英格兰国王船迅速靠近克里斯托弗号,刀斧手扔出铁爪钩住了对方的船。英格兰人跳上敌舰,与敌人进行了肉搏战。
由于英军水师先声夺人,诺曼人的勇敢和坚韧已经消失。
[img]690167[/img]
不到几轮,诺曼人就死了,受伤了,剩下的都被俘了。克里斯托弗号又回到了老主人身边。重新配备军队后,克里斯托弗号挂上了爱德华三世的王旗,作为英格兰旗舰投入了激烈的战斗。
在海战中,佛兰德尔伯爵路易不负盟友之托,率领战舰前来助战,加入英格兰舰队。
法军依靠很多人,尤其是诺曼人,熟悉水性,擅长海战。因此,无论英军冲到哪里,都有法国船只截杀。
这场战斗,直杀天昏地暗,日月无光,直到太阳偏西,才决定胜负。
爱德华一手拿剑,一手扶栏,远眺。夕阳的余晖透过淡淡的云层,海天相连,一抹夕阳依然耀眼。夕阳把天空中的海水映成红色,百里之外的海面,只有轻浪摇曳,波光粼粼,一派宁静宁静。大海似乎睡着了。再看看船的两边,无数士兵的尸体随着海浪轻微起伏,破碎的船慢慢没有进入大海,血水与大海融为一体,斑驳地离开了大海。
爱德华三世为自己的胜利而高兴,从此拉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
谁拉开了英法百年战争的序幕?是爱德华三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