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和议是南宋与金朝签订的一项羞辱国家和权力的条约。南宋的整体经济实力确实不如金朝好。金朝为了获得很多好处,反复扰乱南宋。让我们来看看。
隆兴和议指的是什么?
[img]683322[/img]
隆兴和议是南宋和金朝在绍兴和议后订立的第二次屈辱和约。宋孝宗即位后,他想攻击金朝,恢复中原。于启用老将张军发动“隆兴北伐”,但在隆兴元年(1163年),他在符离被金军击败。朝臣唐思退等群体攻击张军北伐,误入歧途。
孝宗动摇不定,下罪自己的诏书,罢免张军,任命唐思退等妥协派执政,下令撤军,遣使与金议和。龙兴二年(1164年)12月,在金朝军队的胁迫下达成和议。
主要内容为:金宋皇帝与叔侄相称;改“岁贡”称“岁币”,银、丝各减5万,二十万两匹;宋割唐(今河南唐河)、邓(今河南邓州东)、海(今江苏连云港)、泗(今江苏盱眙北)四州外,再割商(今陕西商县)、二州与金秦(今甘肃天水)。又称“乾道之盟”,因和议至次年,即乾道元年(1165年)正式生效。宋金两国在隆兴和议后维持了40多年的和平。
隆兴和议的背景是什么?
[img]683323[/img]
宋高宗绍兴31年(1161年),为了实现他“屯兵百万西湖,立马吴山第一峰”的梦想,金国海陵王齐颜亮分四路南入。没想到,他在采石矶遇到了于云文的抵抗。与此同时,齐颜雍在辽阳称帝,为金世宗服务,使金兵发生了轩然大波。齐颜亮被杀,南下的金军无功返回。金世宗第一次登位后,齐颜雍无法对外用兵,于是派使臣先提出和议。
南宋采石战胜后,宋高宗于绍兴32年(1162年)传位于赵敏,为宋孝宗。孝宗即位后,改元隆兴,以老将张钧为枢密使,主持“隆兴北伐”,却遭遇了符离之战的失败。投降派汤思退到金朝示意,要金出兵两淮,迫宋议和。龙兴二年(1164年),金世宗派大军突破宋朝两淮防线,再次接近长江。同年冬天,经过多次争论,宋廷决定派魏祁到金,为“隆兴和议”重新订立和约。
隆兴和议是什么意思?发生在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