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古代西域历史上经常出现的名字,吐火罗人和斯基泰人的名字经常闪现。但是他们的区别一直很模糊。那么他们有今天的中国活动吗?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影响吗?
[img]678994' />
吐火罗人进入中国的一般路线
斯基泰人和吐火罗人两年来到东亚周边地区。他们的进入线路和最终分布大致重叠,但在末端有很大的不同。这种差异正是由两个不同时代的生产模式决定的。
先说早期的吐火罗人。他们属于印欧语民族的早期分支,不同于后来的伊朗人、希腊人、拉丁人和日耳曼人。作为早期传播的印欧语民族团体,他们在印欧语最后一次全球传播中向东向南迁徙。主要方向是进入印度北部和中国西部和华北边缘。
在印度,这部分早期印欧语居民非常有名,后人以雅利安人命名。即使在20世纪,他们也被一些无与伦比的魔鬼借用来推销邪恶的想法。他们的迁徙结果是佛陀时代的印度贵族集团。印度精英,包括释迦牟尼本人,都来自这些吐火罗人。如今,受吐火罗语影响的梵语仍然是学者反向破解他们语言的垫脚石。
[img]678995[/img]
佛陀时代的许多贵族都是吐火罗人的后裔
进入西域后,这些吐火罗人继续向东进入河西走廊。在此基础上,一些小团体一路南下,通过青海进入中国西南部。当然,在这个时候,他们的数量很少,他们与周围的许多羌族混血儿。最后,他们的立足点以云南滇池附近为终点。
与许多人想象的游牧民族属性不同,后世意义上的游牧经济模式和文化还没有在吐火罗人大迁徙的时代诞生。他们实际上是铜器时代文明的传播者。他们也养马,但主要以战车为作战方式,可以说对世界各地都有很大的影响。他们的印度远亲创造了第二代铜文明,如欧米坦尼和迈锡尼希腊。
[img]678996[/img]
赫坦尼曾经是西亚的代表
你可能会想,既然你可以进入中国西南等地,为什么不直接进入华北呢?原因很简单,正如我们之前所说,这是一群铜时代的居民。要了解他们的行为模式,我们必须看到他们时代的生产力水平和运作模式。
在当时的东亚大陆,大多数地方仍然没有开发出来。大片森林、沼泽和欠开发区将阻碍文明人士的定居。改变的方法之一是使用大量的金属工具来启动足够的人力来发展。然而,为了完成铜器时代的文明,我们必须遵循铜矿资源。这就像欧洲列强对非洲内陆的发展不感兴趣的事实一样。
[img]678997[/img]
今天,中国主要金属资源的分布
到目前为止,中国铜资源储量最大的地方之一是西南地区。考古发现也在西南地区发现了著名的三星堆和其他铜文明。印度-缅甸-云贵的铜文明输入线也被认为是东亚早期外部交流的一个方向。
[img]678998' />
三星堆是西南铜器文明的典型代表之一
@ 由于吐火罗人在中亚和北亚发展了相对成熟的畜牧业文化。他们的迁徙目的地必须考虑是否适合饲养牲畜。
@ 最后一批进入中国的吐火罗人随着铜资源进入西南地区。更多的人去了印度。还有一些地区一直生活在中国的西部地区。当然,也有少数人沿途停留在河西走廊和蒙古高原的边缘。
[img]678999[/img]
吐火罗人干尸在新疆地区出土
他们的后代不仅包括佛陀时代的印度贵族,还包括西部36个国家的一些居民和著名的大月氏。在古代西伯利亚南部和贝加尔湖边缘,也有他们的分支。更远的后代是西南部的云南人。
[img]679000[/img]
左边是迈锡尼早期铜甲 右边是战国时期滇国武士的形象
你可能还认为我说的很多人都是后来的骑马民族。他们怎么能成为玩战车的吐火罗?别担心,请看下面一段。
几百年后,他们的另一个印度和欧洲亲戚在今天的高加索和乌克兰平原发展了革命性的斯基泰文化。这也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的游牧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还有许多以前的畜牧业文化。
[img]679001' />
斯基泰人向亚洲各地扩散的一般路线
尽管斯基泰人一有机会就选择使用农根和畜牧业的生产方式。然而,他们的骑马文化和骑兵战术一路向东影响着整个欧亚大陆。
除了马种栽培的进步,斯基泰人和吐火罗人之间的巨大区别在于,他们开始掌握新兴的冶铁技术。在气候变冷等因素的帮助下,他们的新文化一路向东扩散到中亚。随着他们的迁徙,斯基泰文化从中亚到中国西部和蒙古高原。@ 后来,匈奴在许多文化上也继承了斯基泰人。当然,匈奴西部的大月氏人也受到影响。这是影响中原地区的大规模骑兵战术的来源。
在西方,斯基泰人用骑兵技术影响了伊朗和两河流域,最终与希腊文明发生了很多交集。在东方,以马萨格泰人命名的强势部落也是斯基泰式骑兵的好手。向东的一个是后来汉人经常听到的乌孙人。当然,虽然都是套路。然而,地区资源的数量仍然会影响它们之间的差异。例如,中亚的马萨格泰习惯于使用来自高加索的库班头盔。乌克兰斯基泰人将从克里米亚的希腊城市购买各种希腊头盔。资源丰富的集团可以,武士可以装人马具。资源少的部落只能穿大贵族的盔甲。乌孙最穷,看上去也最不像斯基泰祖宗。
[img]679002[/img]
斯基泰人是当之无愧的第一代游牧战神
这些斯基泰人的分支机构也进入了西部地区,成为了36个国家的一些居民。他们与吐火罗人混在一起,成为了一些地方的主流。然后是河西走廊和蒙古高原西部的大月氏。通过河西,他们的骑兵文化也开始传入西南地区。羌族人也开始掌握小规模骑兵战术。
@ 是滇国的小飞地,也适合养马,骑兵部队比东亚很多地方都早出现。受双方共同影响,包括先秦时期与秦国有很多关系的大义渠。秦国的许多骑兵来自大义渠,而楚国通过暂时屈服滇国,开辟了通往西北的曲线。项羽后来被认为是中国古代骑兵的第一人,很可能是楚国和西南滇国交流的产物。
[img]679003[/img]
中期滇国骑马武士形象
由于不再依赖铜矿资源,斯基泰人后来没有像吐火罗人那样深入西南的欲望。东亚本土文明的逐渐壮大也起到了客观的阻碍作用。
后来,楚国被秦朝袭击,滇国所在地与楚国隔离。当地的楚国军队选择加入当地文化,成为滇国国王。直到汉朝,这个国家才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自治。汉武帝时期,汉朝试图征服滇国,成本问题解决了。三国时期的蜀汉政权一直从西南招募蛮族骑兵,以弥补骑兵力量的不足。
[img]679004' />
斯基泰骑马射箭是游牧战术的起源
当然,更著名的是乌孙人和岳氏人。他们与匈奴和汉朝的多角恋是汉武帝拓边时期的故事。在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后,他们中的许多人回到了中亚,分布在红匈奴和白匈奴的名字上,并在中亚历史上留下了最后的印记。
吐火罗人进入中国了吗?吐火罗人最后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