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是“菩提乘”的略称。菩提乘,梵语bodhi-sattva,巴利语bodhi-satta。又作:菩提索多,冒地萨,或扶萨。意译:道众生,感觉有情,感觉有情,道心众生。意思是求道求大觉的人,求道的大心人。菩提,觉、智、道的意思;萨乘,众生,深情。与声、缘觉合称三乘。又是十界之一。也就是说,以智上求无上菩提,以悲下化众生,修诸波罗密行,以后成就佛果的修行者。也就是说,自利他二行圆满勇敢地求菩提者。对于声、闻、缘、感二乘来说,如果从其求菩提(觉)的角度来看,也可以称之为菩萨;而特别指求无上菩提的大乘修行者,则称为:摩诃萨乘(梵马哈哈)^
-sattva
,摩诃,意思是大)、与二乘不同的是,摩诃萨、菩萨摩诃萨、菩萨摩诃萨、摩诃菩提质帝萨等。@ 因为菩萨是佛位的继承人,所以也叫“法王子”。这个词的音译是“调查摩罗浮多”,意大利翻译也叫“童心”
菩萨修行叫菩萨修行。所有关于菩萨的法律仪式都被称为菩萨的法式。以达佛果为目的的教,称菩萨乘;它的经典名字叫菩萨藏。梵网经等是菩萨应持的菩萨戒。有弥勒、文殊、观世音、大势至等诸多经典常举菩萨名。大乘僧侣或居士也被尊为菩萨,如印度大乘佛教学者龙树和世界亲属;在中国,朱法护被尊为敦煌菩萨,道安是印度菩萨;日本也有高僧菩萨。
[img]678660' />
菩萨是“菩提乘”(Bodhisatta)的简称。
菩萨是佛弟子,语意如菩提树枝繁茂。
菩提,菩萨用心解决这个话题所表现出的智慧,菩提被翻译成“感觉”,菩提这个词来自菩提树,因为佛陀在菩提树下完全理解。
萨乘被翻译成“感情”。菩萨意味着感情。感情是指有爱和感情的生物。把自己和所有的众生一起从愚蠢中解脱出来,得到完全的意识(意识到他)。这种人叫菩萨。
佛教菩萨的本义与民间观念不同。菩萨是信佛学佛后愿意自度甚至舍己救人的人。@ 泥塑木雕土地城隍牛鬼蛇神,绝对不能称菩萨。
菩萨是众生成佛的必然身份。众生要想成佛,首先要有大愿。最重要的有四个,叫做四大誓言:“众生无限誓言,烦恼无尽誓言,法门无限誓言,佛道无上誓言。”可见,成为一个真正的菩萨并不容易。
[img]678661[/img]
然而,从最初的愿望到佛陀,它可以被称为菩萨,与普通菩萨和圣菩萨不同。
佛经中常说的菩萨是指阶级,只有12个阶级是圣人,也就是从初到十,再加上等待和美妙的感觉。事实上,美妙的菩萨是佛,等待菩萨是即将成为佛的大菩萨。
中国人最熟悉的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弥勒菩萨、地藏菩萨等,都是等觉位的大菩萨。
[img]678662' />
这四位菩萨特别受到信徒的尊敬。中国五台山被认为是文殊师利的道场,峨眉山是普贤的道场,普陀山是观世音的道场,九华山是藏族的道场,被称为四大名山。由此可见,这四位菩萨在中国佛教徒眼中的重要地位。
菩萨:【菩提乘】略称,求道求大觉的人,求道的大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