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马教廷自古罗马主教府发展而来,一开始没有固定的机构。它是天主教会的中央行政机构,协助教皇处理整个教会的事务。教廷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但也采用国际语言。教廷协助教皇处理政治教育事务,管理普世天主教会和梵蒂冈政府。教廷。
[img]671282[/img]
教廷概况
罗马教廷从古罗马主教府发展而来,最初没有固定的机构。教皇西克斯图五世于1588年成立了教廷的各个部门,罗马教廷开始形成。随后,教廷制度发生了几次变化。梵蒂冈公会第二次对罗马教廷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罗马教廷的首脑是教皇。枢机组成员有权选举或选举为教皇。枢机主教、枢机神父、枢机执事三级都穿红衣,在中国通常被称为红衣主教。
狭义的教廷只是指天主教的最高行政机构,主要包括圣部、法院、秘书处、办公室、理事会和一些常设委员会,由教皇授权工作。教廷圣部计划包括信理部、主教部、圣事礼仪部、神职部、修会及在俗团体部、万民福音传播部、列品部、天主教修院、大学教育部、东仪教会部;教廷法院包括宗座特赦法院、高级法院、最高法院等。罗马教廷在一些国家派遣外交代表,分为大使和公使,在一些国家派遣教皇私人代表,在一些国际组织派遣代表或常驻观察员。《宗座官报》由罗马教廷出版。
兴衰发展
公元392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宣布禁止所有异教,基督教成为帝国的民族教会。基督教成为民族教会后,罗马教会成为罗马帝国的一个部门或组织,由皇帝管辖。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开始脱离罗马帝国的政治控制,并逐渐达到其权力的顶峰。
西罗马帝国灭亡后,罗马教会仍与当时意大利统治者日耳曼的东哥特人保持距离,并向远离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皇帝屈服。然而,由于罗马受到日尔曼蛮族政治军事影响和距离的影响,君士坦丁堡实际上不可能有效控制罗马教皇。罗马教会作为意大利唯一的罗马帝国政治机构,代表了罗马和基督教的古老传统,站在日尔曼入侵造成的废墟上,似乎是蛮族不可摧毁的永恒城市,因此在5-6世纪之交,罗马教会聚集了大量的罗马遗民。这大大提高了教会的威望。因此,罗马教会开始成为一股独立的政治力量。
536年,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摧毁了东哥特王国,重新统治了意大利。罗马教会回到了罗马皇帝的控制之下。从那时起,直到8世纪中叶,罗马教会一直在拜占庭皇帝的控制之下(或名义控制之下)。在此期间,绝大多数教皇都是叙利亚人或希腊人,当时的教皇不得不屈服于拜占庭皇帝的武力统治。如果当时的教皇不服从,即将被皇帝囚禁。但罗马教会最终完全摆脱了拜占庭皇帝,并与君士坦丁堡教会正式分裂,这来自以下三个因素:
首先,从6世纪中叶开始,日耳曼的伦巴第人开始继续攻击意大利,侵占拜占庭在意大利的领土。拜占庭的势力在意大利正在衰落,大约在公元751年,伦巴第人攻占了拜占庭意大利的首都拉维那。拜占庭势力被赶出意大利的中部和北部。尽管罗马教皇受到伦巴第人的极大威胁,但他们也与拜占庭皇帝分离了全面的隶属关系。
第二,717年,拜占庭帝国小亚细亚军区总督立奥击退阿拉伯人对君士坦丁堡的进攻后,强迫狄奥多西三世皇帝退位,登上皇帝宝座,称立奥三世(717-741年)。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717-797年),为了保护新兴军事贵族的利益,稳定军事生活,需要大量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各级军事长官,但拜占庭土地大部分掌握在教堂和修道院,也享有免税和免税特权,严重影响国家税收和军队的巩固。为了打击教会,立奥从726年起宣布反对圣像崇拜,并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破坏圣像的运动。这就是拜占庭历史上著名的“破坏圣像运动”。730年1月,立奥召开皇前会议,要求僧俗高级贵族签署反对圣像崇拜的法律,拒绝签字者立即免职。此时,罗马教会坚决反对这一法令,并与拜占庭帝国公开决裂。731年,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三世宣布开除立奥三世和所有圣像破坏者的教籍。立奥剥夺了教皇在意大利南部的税收和伊利里亚的管辖作为反击,在拜占庭“破坏雕像运动”断断续续持续到843年,拜占庭皇帝迪奥多拉宣布恢复雕像崇拜终止,117年的“破坏雕像运动”,使罗马教廷和拜占庭皇帝完全分裂,也导致了东西方教会的完全分裂,从那时起,欧洲的两个阵营壁垒。
第三,法兰克人在罗马教会的地位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公元739年,伦巴第人试图在留特普兰国王的领导下征服罗马。教皇格利高里三世击退了伦巴第人对罗马的进攻,依靠法兰克墨洛温王朝的宫相查理·马特。公元754年,教皇斯蒂芬三世越过了查理·马特的儿子“矮子”派平,以逃避伦巴第人。双方达成双赢协议:派平为教皇提供军事保护;教皇正式承认派平取代了墨洛温王朝的傀儡君主,并获得了国王的合法称号。754年和756年,丕平两次出兵穿越阿尔卑斯山,击败伦巴第人,从意大利中部夺取罗马和拉维纳为中心的大片土地。为了感谢教皇对他王位的认可,丕平把包括拜占庭总督在内的所有土地都给了教皇,这就是著名的“丕平献土”。教皇国的建立意味着罗马教会和东罗马帝国在政治上的正式分离。
为了使教皇国家合法化,法兰克人(应该是派平及其下属)伪造了一些极其重要的文件,如:“君士坦丁的礼物”,被称为罗马君士坦丁大帝颁布的教令,粗心地说,当他创建新罗马(指君士坦丁堡)时,他把旧罗马及其所有西方领土都给了教皇。作为教皇世俗权力的基础,这份礼物被中世纪的人们深信不疑。直到文艺复兴,伟大的佛罗伦萨历史和语言学家洛伦佐·瓦拉(1406-1457年)才将这份文件区分为假货(见作者的《欧洲文艺复兴》)。奇怪的是,洛伦佐·瓦拉被教皇尼古拉五世任命为教廷秘书,因为教皇太喜欢拉丁语了,所以他喜欢当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拉丁语大师洛伦佐·瓦拉。
罗马教廷简介 教廷的兴衰历史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