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时期,枢密院与中书省分立,称为二府。枢密院设枢密使主军,中书省设宰相一职主政。宋史上说:“枢密院掌管军国机务、兵防、边备、军事政令,出纳以佐邦治命。”
宋徽宗政和元年(公元1111年),大太监童贯官拜掌控朝廷军事大权的枢密使领枢密院。从那以后,童贯掌全国军权,成为中国历史上控制军权最大的太监。
童贯创造了中国五大历史太监之一:
控制中国历史上军权最大的太监;
中国历史上握兵时间最长的太监(统兵20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出使外国的太监(作为副使,于政和元年出使辽国);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封为王的太监(因收复全燕之境而封广阳郡王);
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留胡子的太监(与他近二十岁才净身有关)。
北宋末年,由于宋宗沉迷于书画艺术,导致纲纪腐败猖獗。政府由“六贼”控制,分别是:蔡京、王、朱、、李彦。蔡京和童贯是著名的“六贼领袖”。他们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公相”(因为他们是阉人,所以他们是母亲),这并不讽刺。
当时都城汴梁流传着一首民谣:“打破筒子,泼菜,就是世界上的好世界。”“菜”是指反复无常、两面三刀、唯利是图的蔡京。“筒”是指大太监童贯。
童贯作为“六贼”领袖之一,主持与金人签订了“海上联盟”,引狼入室,成为靖康耻辱的大罪人。几千年来,人们一直骂他,被《宋史》列为“奸臣”。众所周知的《水浒传》中也多次提到童贯,称他带领80万军队前往梁山泊镇压宋江起义军。他被埋伏了十次,被杀后独自逃回汴京。
童贯,开封人,字道夫,读了四年私立学校,净身进宫当太监时已老大不小,近二十岁。宋史记载他“颐下生须十数”(也就是说,童公公的下巴不同于其他太监,他的下巴上有几根稀稀拉拉的胡子);“魁梧,伟观视”(不仅英俊,而且魁梧,看起来很伟大);"皮骨像铁一样强壮,不是阉人。"(阳刚之气十足,力量感强,看起来一点也不像太监)。
童贯净进宫时,拜在同乡、前辈宦官李宪门下。李宪在西北边境当了多年监狱军。童贯跟随李宪进出前线。他深入西北十次,对军事相当熟悉。然而,在神宗皇帝时期,命运之神并没有青睐童贯。他进宫20多年了,从未出人头地。赵霁成为皇帝后,这种情况终于改变了。
宋徽宗赵霁继位时,童贯48岁。宋徽宗以内廷供奉官的名义,派童贯到杭州设明金局收集书画。一般来说,内廷供奉官一般相当于皇宫的采购供应主任,不是一个高职位,而是一个油水肥差。童贯不满足于获取利益,而是在尽职尽责的地区完成了这项工作,赢得了宋徽宗的青睐。
宋徽宗任命童贯为西北监军,平息羌族吐蕃的叛乱。宋军开到黄川前线后,汴梁的太乙宫碰巧发生了火灾。宋徽宗非常迷信,认为这是失败的迹象,所以他迅速向童贯传递了一条指甲,以防止他出兵。童贯却胆大包天,他看了手谕后立刻若无其事地折叠起来放好。宋军将军王厚问:“不知陛下为什么降旨。“童贯若无其事地说:“没什么,只是催促我等速成功。”
结果宋军一举收复四州。在士兵们兴高采烈的时候,童贯在庆功宴会上拿出皇帝的手诏,传示军中将领们观看。大家一看就大吃一惊,要知道矫诏是灭族的大罪。领导将军恐惧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童贯回答说:“当时士气正盛,这样止兵,以后怎么打?主将问:“如果打败了怎么办?童贯说:“这就是我当时不给你看的原因。打败了,当然,我一个人去领罪。赢了,大家都有份。”
从此,童贯牢牢树立了在西北军队中的威望。
之后,童贯征伐战场,常年出没西北,主持西夏与流氓国家的战争,带领军队连续打了几场胜仗。西夏的国力跟不上,经济即将崩溃。最后,他表示愿意赔钱,感谢自己的罪行。童贯见好就接受,向徽宗汇报,徽宗随后罢免了六路大军。
"加贯太傅,封经国公"。
后来,在童贯的主持下,大宋对吐蕃开战。一年后,宋军彻底打败了河黄地区的吐蕃部队,控制了青海东南部和黄河以北。宋军在这场战役中
“开拓边境3000多里,招募领导2700人,户口70万,前后六战,斩首1万多级”,完全恢复了神宗时期的故土。童贯晋升为西河、兰黄、秦凤路,成为西北地区最高军政长官。随后,童贯率军收复了西北重镇积石军和桃州。
宋徽宗对童贯日深赏识。公元111年,童贯进太尉,领枢密院,执政全国军权。从此,童贯排名第三。
[img]671649[/img]
宣和两年方腊起义后,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强大的洪流,南方宋军一触即溃。宋徽宗派童到江、淮、荆、浙等道路宣抚使任。谭震是两个浙江道路的制定使,调动了京畿道的禁军、陕西六路番、汉兵15万人,镇压了南下的起义。方腊起义失败了。
宣和七年来,童贯因收复全燕之境,封广阳县王,带领大军重镇边疆驻扎大原。当时,金已灭辽,大举兴兵南侵。童贯见大势已去,从大原逃到汴梁,不听钦宗命令他留在汴京,而是随徽宗南巡。于是,大学士陈东等人上书劾蔡京、童贯等六人为误国六贼。童贯的主要罪名是
“抱怨辽金,创造边隙”。此时徽宗禅位,钦宗登基,童贯失依,靖康元年,即公元1126年,连续三次贬值。
1126年7月,童贯被贬至吉阳军(今海南崖县),朝廷又诏数童贯十大罪,命监察皇史张澄到当地正法。
尽管童贯被降级,人们仍然害怕他的诡诈,害怕他的勇气,@ 张澄奉诏追斩童贯,不敢轻举妄动。张澄一路追到南雄州,先派随员来“拜访”童贯,假称有圣旨送茶、药,要童贯回京担任河北宣抚,明天中使就可以来传旨了。童贯信以为真,年须而笑:“还是少不了我!并留下张澄派来的随员。第二天早上,张澄来了,童贯欣然出迎,跪下圣旨,张澄立即宣诏,申斥童贯十大罪。等童贯省悟过来已晚,被张澄派来的随员刀砍下头颅。
几天后,监督皇家历史的张成一行数骑,从南雄州衙门出发,拿着一个木箱,里面装着孩子血淋淋的头,穿过梅关向汴京疾驰而去。9月7日,童贯的头已经高高挂在汴京,观众如潮,轰动一时。
历史上许多“第一”的一代大太监,就这样死了黄泉,结束了自己的人生。
中国历史上五个太监中最重要的是哪五个?是谁创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