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初中语文课本上有一篇很有意思的文言文《促织》,里面提到了一个爱打蟋蟀的皇帝。学习的时候不知道皇帝是谁,只觉得自己是个无所事事、不靠谱的坏皇帝。但是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我后来知道他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年轻时非常优秀。他不仅聪明,而且被朱迪视为“自己”。应该说,他残疾的父亲朱高炽能够成功地从朱迪手中接管皇帝的接力棒,并真正借用了儿子朱瞻基的光芒。那一年,如果不是朱迪耳边响彻的“好圣孙”,也许皇帝的接力棒不会轮到朱高炽,而是可能会转移到他的弟弟朱高旭手中。
明史上记载了许多关于这两兄弟的皇位之争。立即,皇帝朱迪非常不喜欢残疾和肥胖的安静长子朱高炽,但他喜欢勇敢的朱高旭。他多次下定决心浪费时间长大。此外,太监黄燕、齐国公丘福等人也支持朱高旭。然而,朝鲜有许多文臣支持朱高炽。有一段时间,朱迪陷入了困惑。就在朱迪左右为难的时候,大才子谢缙脱口而出的“好圣孙”这个词突然击中了朱迪的心,于是下定决心把王位传给朱高炽。
不幸的是,朱高炽的运气真的不够好。他登上王位,仅十个月就死于暴力疾病,并及时将皇帝的接力棒交给了朱瞻基。朱瞻基在继位之初,明确解决了两位叔叔的不当行为,消除了朱高旭、朱高荀等诸侯的势力,营造了国内稳定、团结的政治氛围。
[img]117903[/img]
朱瞻基重用杨士奇、杨荣、杨溥、夏原吉、简义等贤臣,落实与民休息的政策,注重节俭,致力于建设和平社会。在他统治的十年里,国家户口和垦田逐渐增加,粮食产量增加,政府税收增加,官营民营手工业相继发展,商业城市增加,东西南北商业流通畅通,海外贸易活跃。这是明朝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吏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时期,后人称之为“仁宣之治”。
朱瞻基作为太平天子,唯一的爱好就是打蟋蟀。继位后,他曾要求各地采用优秀的蟋蟀来北京。为了取悦宣宗,地方官员加强了任务,一度给人民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朱瞻基也被人民称为“蟋蟀天子”。但最大的坏事不是这样,而是“培养太监处理政府事务”。
[img]117904[/img]
就朱瞻基本身而言,他并没有受到太监过度行政的影响,但他为太监开设的“太监培训班”制度使他的后代深受太监“行政”的伤害。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对宦官行政的危害有着深刻的认识。他不仅用铁牌明确禁止宦官行政,还规定宦官不能识字(这是非常聪明和纯文盲的太监不能做坏事)。
但朱瞻基需要值得信赖的宦官来处理他的大量文件,这就要求宦官有一点文化,纯文盲是做不到的。但可怕的是,有了一点文化的死太监,治国理政的高手自然很难出现。报应真的很快。几年后,朱瞻基培养的宦官王震把大明皇帝朱瞻基的儿子朱祁镇送到蒙古人当俘虏,几乎埋葬了大明江山。由于力挽狂澜的于谦,他避免了明朝的灭亡。一般来说,好圣孙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但他缺乏远见的不经意的举动,却伤害了子孙后代和千万黎民百余年,真的打了不少折扣。
昏君朱瞻基误国告诉我们:有文化的太监是最可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