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克教是在印度教虔诚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受伊斯兰教苏非派的影响。认为神是独一无二的神,是真理,是创造者。神无形无处不在。
锡克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轮回,提倡实践,反对祭司制度,禁止崇拜偶像。这个教会否认印度教的种姓概念,认为人们在上帝面前是平等的,分立和歧视妇女违背了上帝的意愿。
这种教育尊重祖那纳克作为真正的祖先,从第三个祖先阿马尔·达斯开始实施“祖先制度”,第六个祖先哈尔·哥宾德将这种教育发展成武装宗教组织,第十个祖先宾德·辛格废除了祖先制度,并将最高权力交给了信徒的集体组织锡克教协会。第十祖还规定,教徒必须留长发、梳子、膝盖上衣、右手戴手镯和剑。男教徒的名字加“辛格”(singh)意思是“狮子”,女教徒的名字加“考儿”(kaur)意思是“公主”。
[img]670684[/img]
锡克教主张一神论,认为世界上的任何现象都是上帝的表现;在上帝面前,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种姓分立和歧视妇女是违背上帝意义的;只有将个人灵魂与上帝结合起来,我们才能得到最终的解脱。因此,它不仅反对祭司制度、偶像崇拜、繁琐的祭祀礼仪,还反对苦行和消极逃亡。它的圣典是《阿底格兰特》(又译为《元经》),意思是原圣典。原著是指这部经典早于另一部经典《十祖圣典》。阿底格兰特也被称为古鲁格兰特·辛格(Guru
Granth
Sahib)》,意思是“诗篇圣经上师”,即第十一任上师,崇拜这部经典就像崇拜上师和神一样。这部经典是第五代大师阿周在位时编写的,共收到3384首赞歌和15575首诗节;主要用旁遮普语写,也有几章是梵语、印地语和波斯语写的。主要阐述锡克教的基本信仰和哲学思想,宣传历代上师的生活事迹,赞美他们。晨祷的开头部分,包括38首赞歌和两首赞歌,总结了锡克教的基本信仰,这是教徒每天早上必读的。
锡克教教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相信一神论,认为神是唯一的,全知全能的,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公证善良。
2.在上帝面前提倡人人平等,反对种姓分离和歧视妇女。
3.信仰业报轮回说,人要靠上帝的惠顾和上师的指导才能解脱。
4.尊重上帝,把他当作上帝的使者,相信上帝的预言。上帝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的继承是由前任指定的继承人。5.反对祭祀制度和偶像崇拜,提倡简化礼仪,崇拜圣地,积极加入世界。
[img]670685[/img]
锡克教徒自尊心强,倔强傲慢,不苟言笑,缺乏幽默感。在印度生活中,人们每天都要和乞丐打交道,但锡克教里没有乞丐。锡克人发自内心地鄙视乞丐,认为这不符合本教教义。他们不仅不从事“乞丐行业”,而且从不向乞丐施舍。他们认为乞丐是一种附着在社会身体上的毒瘤,应该早点根除。@ 乞丐们害怕锡克人,从不向他们要钱。锡克人不允许看到他们的教友落魄而忽视他们。如果一个锡克人遭遇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周围的锡克人会伸出手来帮助他们,永远不会看到他们成为乞丐。锡克人认为主动把钱给“自己人”不是施舍,而是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在他们的宗教圣地和印度北部阿姆利则市的金寺,人们可以看到生活贫困的锡克人在寺庙里享受免费的素食。
锡克教的起源是什么?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