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分析: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构图和技巧

五代和北宋是山水画发展到日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山水画风格多样,画家众多。代表五代杰出山水画水平的关键人物是画史上经常提到的“荆、关、董、巨”。

荆”是指荆浩,“关”是指关同,“董”是指董源,“巨”是指巨然。荆浩和关同是北方山水画派的代表人物,而董源和巨然是南方山水画派的领头羊。

以荆浩、关同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

[img]670440[/img]

《秋山晚翠图》 五代 关仝 绢本淡设色 纵140.5厘米 横57.3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 北方山水画派的几位画家各有特色;关同的“悬崖”、李成的“旷远”范宽的“英雄”、它们一直被称为“三家山水”,都有自己的个性和自己的融合,而三家都来自荆浩,表现出雄伟而陡峭的突儿巨沟,用硬性的“钉头纹理”、“雨点皴”、“条纹纹纹”描绘了北方石头凝固的山脉,这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它们共同形成了五代至北宋初山水画中的北方流派,与用柔性线条描绘江南山水的“南方画派”有本质区别。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派

《龙宿郊民图》 五代 董源 绢本设色 纵156厘米 横160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南方山水画,以江南地区的丘陵和山脉为基础,尤其是南京地区的风景。由于南方的丘陵多覆盖土层,@ 在表达技巧上,又创造了能体现南方山水特色的“麻纹”。这种由董源创立的“披麻”技法,对后人影响很大。明代“元四家”(黄公望、王蒙、吴镇、倪赞)吴门画派沈周、文正明,淞江画派董其昌和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琦,王原祁)、四僧(弘仁、八大、石溪、石涛),或多或少,或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影响。清代300年的山水画几乎都笼罩在“麻纹”的表现形式下,继承者众多。董源是江南山水画派的开山祖。

大米,大米友仁米家山水

[img]670441[/img]

《春山瑞松图》 宋 米芾 轴 纸本设色 纵35厘米 横44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北宋中后期,画坛上正式有“士人画”的说法,即后人所说的“文人画”。早在南北朝梁的时候,萧贲就曾经做过山水,被称为“学不为人,自娱自乐”。这种用于“自娱自乐”的笔墨游戏,只是一种文人和医生在做生意后随意涂抹和染色的消遣方式。发展到北宋,表现在山水画中的文人墨戏,最典型的形式是米菲、米友仁父子创作的“米点山水”。
后人随后称米霏为后人大米,称米友仁为小米,画史上称为二米。

[img]670442[/img]

米友仁国画作品

“二米”米点云山对后世文人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元代高克慕、赵孟俯、黄公望、明代沈周、文正明、陈淳、董其昌甚至松江画派、娄东画派、于山画派、“金陵八家”龚贤等多位文人画家,在他们的作品中或多或少、整体或局部都能找到“米点”的痕迹。据说米家父子的云山墨戏《米点山水》是继展子虔、李思训青绿山水流派、荆浩、关联北方山水流派、东源、巨然江南山水画派之后的又一个新颖的技术流派。这是文人和医生进一步参与山水画的结果,也是北宋后期突破前人创造的另一种风格。董其昌说:“唐人画法至宋乃畅,至米又变耳”。“二米”的画法属于水墨写意山水,这种以点代纹、积点成片的技法,画史称之为“以点缀形成”。米点山水的建立,积极意义是推进水墨山水画技能,追求可预见、可行、旅游、生活的完整现实主义风格到更高的精神领域,也是审美意识从具体到抽象发展的定性飞跃,因此,米菲父子的成就在绘画史上是显而易见的。

张择端和《清明上河图》卷

[img]670443[/img]

局部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纵24.8厘米,横528.7厘米,丝本设色画。这幅12世纪初著名的风俗画,真实地描绘了北宋清明时期繁荣热闹的城市生活。其中许多场景可以反映在《东京梦华录》等历史记载中。

局部清明上河图

这幅画的艺术性也非常出色。作者采用水平构图的手卷,将极其复杂的场景,如乡村、城市、街道、商店、茶馆、餐馆、快乐建筑、船舶、桥梁和城市建筑描绘细致,比例结构合理准确,行者、绅士、贾、文人、公民等500多个人物,也描绘了不同的表情,如噪音,非常精致。

局部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是南北宋之交的画家,生卒年不详,山东东武(今山东诸城)人,徽宗时期翰林画院画家,尤其擅长界画。

南宋山水画水墨刚劲

万壑松风图 宋 李唐 绢本双拼 纵188.7厘米 横139.8厘米

南宋的山水画与北宋的山水画完全不同。强大的水墨斧劈山水和“边角”截图构图反映了南宋山水的特定时代,具有明显的时代风格。因此,在书画鉴赏中,南宋山水画和北宋山水画是两个界限分明的不同概念,不能混为一谈,统称为“宋人山水”。王世贞在《艺术园》中说,山水画是“刘、李、马、夏又变了”。在这种“一变”中,能承上启下,起关键作用的开派画家是北宋末至南宋初的画院画家李唐。
刘松华、马远、夏圭等四家公司也对后世产生了非常积极的影响。

小结

山水画发展到南宋末,基本上可以总结一下。到目前为止,中国山水画的技术可以说已经完成和成熟。这些表现可以概括为:

1、以展子虔、李思训、李昭道为代表的重彩青绿山水系;

2、以荆浩、关同、范宽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系统,用小斧劈裂表现石头凝固

3、以董源、巨然为代表,以披麻纹为代表,展现江南平缓温暖的南方山水系;

4、以李成、郭熙为代表的云头皲裂、“蟹爪枝”山水系;

5、米霏、米友仁父子创立的“米点山水”文人墨戏系;

6、以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为代表的南宋大斧劈山水系。

几乎所有的山水画都是沿着这些线系发展起来的。现在大多数技术都没有脱离这些系列的刻板印象。南宋以降,元四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在董源、巨然、米霏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高克恭学米,曹知白、朱德润、唐迪也是赴蹈李成、郭熙的步履。明初浙派、院体山水继承南宋院体李、刘、马、夏。明中期的吴门四家则是近承元四家,远追董源,巨然。晚明的松江画派和清初的所有画派或画家几乎无一例外地来自董、巨和元四家在三昧中,无非是在意境和审美上做了一些新的追求,在笔墨上做了兴趣的改变。


分析: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构图和技巧分析: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构图和技巧

,,,,,,,,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