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西方历史上,有两个国家——后燕和普鲁士。面对同一民族的敌人,一个繁荣,另一个衰落。本文试图从他们的历史中看到两者的不同原因,并提供不同的解释方法。
一、后燕的历史
公元384年,飞水之战后,前燕吴王慕容垂聚集起鲜卑旧部重建燕国,自称将军、大都督、燕王,年号燕元,史称后燕。同年,前燕皇帝慕容的弟弟慕容红听说慕容垂在河北起兵反秦,也逃离了前秦,聚集了成千上万的牧马鲜卑人,屯兵华阴,自称将军﹑雍州牧﹑以兴复燕国为号召的济北王,年号燕兴,史称西燕。两燕都击败了前秦派来讨伐的军队,后燕赢得了叶城,西燕赢得了长安。
[img]669107[/img]
图1 后燕 西燕 南燕 北燕
后燕南征北战后,先后击败了南方的东晋,消灭了北方的丁零翟,而西燕则因为部众的思乡,希望东归几易其主,最后推荐慕容永为王。后来因为前秦挡道东归而在襄陵击败秦军,定都长子,部众也在太行山以西安定下来。
公元393年,后燕王慕容垂与后燕争夺正统地位(后燕王慕容垂与西燕王慕容永同是前燕的宗室,慕容垂是前燕文明皇帝慕容的第五个儿子,慕容永是慕容叔慕容的孙子,所以慕容永远是前燕的疏族,所以有法律纠纷)。同时客观上也对人心有一定的影响,所以打算攻击西燕。认为后燕军队进入南征北战多年已经疲惫不堪,需要休息。
[img]669108[/img]
图2 慕容垂全盛时期群雄对抗形势图
慕容垂决定乘胜之威一举夺得西燕,先派丹阳王慕容赞攻打晋阳,西燕守将慕容友随后率军守卫鹿川。次年二月,后燕增兵分三路大举进攻,西燕王慕容永发兵5万抵抗,将粮草聚集在台壁上。慕容垂带领军队在叶城西南部驻扎了一个多月,但没有采取行动。慕容一直怀疑燕军将从秘密道路进攻,所以他派各种军队到关守太行山口,只留下一支驻军。5月,慕容永突然率领主力进攻台壁,击败西燕守军。慕容永迅速召回守卫关的部队,率领5万军队在台壁以南与后燕军队作战,中伏大败。后燕军队赢得了胜利,征服了晋阳,并于6月包围了长子。
八月,慕容永向北魏、东晋求助的救兵还没到,下属就开门投敌,慕容永及其公卿部将后燕处决30余人,西燕灭亡。西燕灭亡后,慕容垂希望消灭北魏。后来,北魏也看到了燕子的虚实。西燕灭亡后,燕子士气高涨,傲慢自大。北魏长期以来,张根一直试图引诱敌人深入。最后,在北魏参与皮肤大败后,燕子也从繁荣转变为衰落。它的土地也被北魏切断,分为南燕和北燕。南燕被东晋消灭,北燕被北魏消灭,鲜卑慕容政权在中国北方的统治已经结束。
[img]669109[/img]
图3 普鲁士疆域
二、普鲁士的历史
公元170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在哥尼斯堡加冕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二世的改革大大提高了普鲁士的国力。1862年,俾斯麦被任命为普鲁士首相后,他立即计划统一运动,试图统一除奥地利以外的德国国家。
公元1866年,普鲁士和同源同德的奥地利帝国爆发战争。普通军队首先在朗根萨尔察附近击败奥地利盟邦汉诺威军队,迫使汉诺威投降,然后在易北河上游击败奥地利首领军队,迫使奥地利军队在萨多瓦作战。最后,普通军队赢了,奥地利军队伤亡,被俘4.5万人,但15万名奥地利军队的主力军安全撤退。正当普通军队决定赢得维也纳时,俾斯麦建议国王和谈,并指出普鲁士周围有三个强国,最终国王采纳了俾斯麦的建议,与奥地利和谈,普鲁士在下一场普法战争中,赢得了奥地利中立,最终击败了法国,在1871年,建立了德国帝国,成为当时欧洲大陆的强国。
图4 普法战争
为什么后燕和普鲁士最终走向不同的结局?
面对同宗同源的对手,后燕和普鲁士之会有如此不同的结局,主要有以下原因:
1、目的不同
后燕在“五胡十六国”时期华北分裂,前秦分裂经验证明,与其他民族相比,民族支持更可靠,否则有亡国风险(前秦就是例子),所以鲜卑支持两个燕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两国未来的发展。另一方面,自从以德意志民族为主体的神圣罗马帝国在公元14世纪逐渐演变成承认皇帝为最高权威的邦联以来,各国一直存在,并没有实现完全的统一(虽然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名义上被承认为共主)。普鲁士统一各个国家更多的是霸权,而不是像后燕那样有生死存亡的风险。
图5 普鲁士历代国王
2、时代不同
由于工业革命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次思想解放,出现了战争论等经典作品,为现代西方军事思想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客观地提高了战略规划水平。社会存在决定了社会意识。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体现。由于时代社会生产力落后,后燕的战略思想水平无法与普鲁士相比。与俾斯麦的冷静相比,慕容垂不顾军队疲劳强行前往西燕,也为后燕的灭亡奠定了基础(北宋的高粱河之战也是不顾军队疲劳强行前往的,这也暴露了北宋在辽国面前的虚实)。此外,国家制度作为上层建筑,不仅受到一定时期的社会经济和思想理论探索的影响。与普鲁士相比,后燕的国家制度也显得落后,因此在进行战略规划时也没有普鲁士综合考虑。
图6 慕容世家的皇帝
此外,后燕所处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身就是一个不同的时期。不仅北方有后燕消灭了同姓西燕(不同于春秋时期姬姓晋国没有消灭姬姓郑国),南方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举动,萧衍推翻了同姓齐和帝萧宝融后改国号(中国古代封建时期的特点是“易姓革命”)。
3、文化不同
归根结底,后燕和西燕之间的争端是慕容垂和慕容永之间的血统争端。正如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民族制度”一章中所说:“有太多的人与祖先建立了真正的关系。一个继承祖先地位的人不如他的管理,所以他不得不建立这个部门级的组织来管理它。”宗法制度的影响也是后燕结局与普鲁士不同的一个重要原因。
图7 普鲁士奥地利战争
四、总结
@ 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思想的解放等一系列原因,普鲁士能够在与奥地利的霸权斗争中统一自己的道德意志,从而避免了一个类似的结局,即后燕消灭了西燕,改变了地理形势,被周围的强国破坏,最终在历史上消失,
然而,当“西学东渐”将西方先进思想带入中国,催生新的文化运动时,中国的命运也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为什么西方普鲁士走向繁荣中国的后燕走向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