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慕容恪:历史上百战百胜不尝一败的第一将是他!

许多人说白起一生不败,岳飞一生不败,但纵观二十四史,只有故燕国太原王慕容恪真正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他一生都在南征北征中度过。只要他的名字出现,没有什么是不可战胜的,比如灭扶余、威慑辽东、平内乱、震撼前秦、抗东晋。只要他命令旗帜,就没有敌人不会消失。作为一名士兵,与慕容恪生活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是士兵最大的不幸。有了这些事实作为基础,史书上的赞美之词并不重要。

慕容恪的处子战是赵石虎14岁以后带领军队攻打当时没有立国的慕容部落。史书没有明确说明军队有多少,但根据先锋步骑10万、水军10万的记录,石虎中军后赵军至少有30万。然后赵将军阵营绝对是明星聚集,石虎本人是战场勇敢的将军,生活记录输赢,桃豹曾经与祖提斗智斗勇,姚益仲是羌族酋长,当时是著名的将军,后来平定了10000名强大的后卫叛乱,儿子姚翔姚长姚硕德后来是16个国家。在这支庞大的军队中,还有一个当时叫石闵的人,也就是冉魏开国皇帝冉闵。

慕容恪:历史上百战百胜不尝一败的第一将是他!

这样的阵容在三国时期,曹操和刘备都头疼。然而,当时只有15岁(虚拟年龄)的慕容科率领3000名骑兵突袭了石虎的营地。历史记载后,赵“互相干扰,放弃盔甲逃跑”,“追逐胜利,获得3万多级。”

十四岁的少年,上下5000年的历史,只有太原王!无论是白起还是韩信,无论是岳飞还是李靖,只有慕容恪才能在14岁时取得这样的成就! 不要以为后赵军队不堪一击。在后赵与东晋的随后战斗中,凭借这些残将,他们在诸城战场上击败了东晋军队,杀死了诸城。东晋名将毛宝无处可逃,被迫投长江自杀。东晋权臣于亮申请辞职,很快就生气了。

两年后,慕容恪担任高句丽的指挥官,与13岁的先锋慕容垂杀的高句丽一起哭泣。高钊称臣纳贡。他再也不敢向南看中原了。相反,他专注于中国东北部的半岛,最终统一了这个半岛。这个半岛是后来的朝鲜半岛。

比如韩国人在修高句丽史的时候,不敢在史书上修复这次惨败。慕容恪在韩国比在中国更出名。可以说,这是一场影响东亚历史的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一个中国人统一了后来的朝鲜半岛,受到了韩国人的崇拜。顺便说一句,慕容恪和慕容垂的年龄加起来还不到30岁。这叫英雄少年!

随后,慕容恪一生中最棘手的对手出现了,那就是项羽转世的冉闵。冉闵受到中原汉人的疯狂崇拜,他令人震惊的“灭胡令”永存。他对下属和人民的宽容和对胡人的残忍被当时中原人民视为救星,冉闵的武勇似乎真的给当时的汉人带来了希望。然而,这种希望之光很快就被十六国时期最有才华的将军慕容恪摧毁了(也许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才华的将军),而真正的和平繁荣时期直到唐太宗李世民登基才迟到,但已经是270年了。

顺便说一句,他们第一次见面时,虽然慕容恪三千骑兵大败后赵,但冉闵的部队毫发无损。

慕容恪:历史上百战百胜不尝一败的第一将是他!

两人在中原上演了中国历史上经典的步骑之战。这也是最勇敢的将军和最有才华的将军之间的决斗,王和王之间的对抗!

公元352年,冉闵带领不到1万名士兵(大部分是步兵)前往河北定州运粮回叶城。慕容恪发现了这一宝贵的信息,慕容恪立即采取行动,用10多万骑兵包围了冉闵不到1万人的步兵。冉闵的心腹将军希望冉闵暂时避开慕容恪的锋芒。“新卑乘胜,不可当也。请避开它,然后济师可以攻击它。”-晋书 载记第七 石季龙》.

冉闵看不起慕容恪,根本不听手下的建议,气势非凡地反驳道:“我成师出出,将平幽州,斩慕容隽。今遇恪避之,人将侮辱我。”-晋书 载记第七 石季龙》.


慕容恪:历史上百战百胜不尝一败的第一将是他!慕容恪:历史上百战百胜不尝一败的第一将是他!


  • 十六国第一名将军:四方战争就像孙吴 像周公这样辅佐幼主
  • 魏晋时期,北方大量游牧民族内迁。由于西晋朝廷的腐败,官员们横征暴敛,造成了尖锐的民族矛盾。290年,晋武帝司马炎死亡。此...

  • 慕容恪慕容垂的关系 慕容恪和慕容翰有什么关系?
  • 慕容恪和慕容垂都是十六国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军事才华出众。他们都是前燕文明皇帝慕容的儿子,慕容恪是皇帝的四个儿子,慕容...

  • 为什么西方普鲁士走向繁荣中国的后燕走向衰落?
  • 在中西方历史上,有两个国家——后燕和普鲁士。面对同一民族的敌人,一个繁荣,另一个衰落。本文试图从他们的历史中看到两者的...

  • 慕容恪,前燕名将:17岁开始出征,2000人破30万敌人
  • 慕容科是前燕开国皇帝慕容科的第四个儿子。然而,与后来强大的情况不同,他年轻时的生活并不是很好。是普通人,母亲不受青睐...

  • 历史上百战百胜不尝一败的第一个将军是他!
  • 许多人说白起一生不败,岳飞一生不败,但纵观二十四史,只有故燕国太原王慕容恪真正所向披靡,百战百胜。 他一生都在南征北讨...

  • 慕容令:后燕成武帝慕容垂直长子,勇敢刚毅,有叔叔慕容恪的遗风
  • 勇敢刚毅,多谋善断,有伯父慕容恪的遗风。公元369年,我和父亲一起投靠前秦天王。公元370年,我被王猛的“金刀计”所欺骗,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