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熙北伐是北宋初年最严重的军事失败。20万军队分兵三路伐辽,但遭遇惨败,使宋朝失去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可能。那么这场战争是如何开始的呢?宋军失败了什么?
雍熙三年(986),知雄州贺令图上表说:“契丹主人年轻,国家事务取决于他的母亲。他的将军韩德让他很幸运。如果中国人生病了,请利用他的挑衅来取蓟。”(北)雄州原为瓦桥关,是后周世宗北伐时收复的边境城市,位于宋辽边境以上。
[img]667878[/img]
何令图是知雄州,是宋辽边境的民政官员。有这样的表演是毫无疑问的。然而,它的内容有些问题。契丹文化与汉族文化不同。燕云十六州等汉族杂居地区可能存在“中国人病”的情况,但北方却不尽如此。
▲宋代武士俑
“中国人的疾病”可能只是宋太宗对辽大规模军事行动发动的借口。太平兴国四年(979),宋太宗收复北汉后立即出兵征辽,但由于战争准备不足、战术规划不正确而失败。
▲镀金银鞍桥饰,青铜马铃
在太平兴国五年后,辽国立即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报复。辽皇帝甚至亲自征服了他。他想带领雄州和高阳进入宋朝,但在高阳关地区,崔彦进被河阳节打破,但班主任回到了朝鲜。此时,宋太宗渴望追求胜利,但翰林学士李芳建议,此时的战争准备不足:“就像士兵聚集在一起一样,工资转移是资本,河朔地区,经过近年来的践行,特别沮丧。虽然我偶尔推荐给丰硕,但我担心它会被调发。它很冷,很容易恢复和罢工。....伏望申戒羽卫,旋师京都,善养骁雄,精心训练,严智边郡,广积军储,讲武经,修工具,如果府藏之充满,吉里之完富,期岁之间,用师还不算晚。"(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1)
[img]667879[/img]
▲宋代手刀
宋太宗“深纳其说”后立即班师回朝,但可想而知,在此期间,他一定在筹划北伐。此后,宋朝不仅在边境莫州至雄州一线挖掘运河,修复城防,还建立了一些军寨屯兵训练。(《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载:“关南之水知通济”)此后,辽朝骚扰了宋朝边境镇。比如太平兴国六年五月,契丹以7000人入侵平寨军(易州),当月以1万人入侵,全部被守军打破;9月,知易州白继云再次说契丹入侵,“反击平塞寨北,斩首2000级”。到次年5月,契丹三万骑马分道袭击宋境雁门、府州、高阳关,也被守军击败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23)。
[img]667880[/img]
然而,宋朝当时并没有采取军事报复,而是整顿了官治,积极备战。雍熙三年贺令图上表后,宋太宗开始筹划雍熙北伐。当时,刑事部尚书宋琪对辽朝的弹性防御体系有所了解,并先后写道:“盖界河北,陂淀平坦,北路行师,投掷散地。军行离不开行李,敌来莫测其浅深,必冀回辕,西适山路。....王师破敌之计,每年秋冬,河朔军州边围寨,但专守境,不得侵渔,使彼寻戈,其词不知所措。...应该守卫坐甲,等待工作。自从骑士并存于天雄军和贝磁相州以来,如果分为边城,很难缓急相遇。在附近的州府,只有步兵,多屯弩手,大人万卒,小人千人,坚守墙壁,不要让他们出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
▲宋太宗画像
宋琪原本是16个州的居民,这个分析其实很到位。辽军有很强的野战倾向和野战能力,但也有很强的机动性。当作战区位于河北广阔的平原时,这种机动性将得到充分发挥。这也使得辽朝的防御体系自然倾向于利用骑兵的机动性在中国灵活打击对手,这对宋军的后勤保障构成了巨大威胁。
▲辽披甲骑兵
宋琦不建议与辽军进行野战。他知道辽军的野战能力将在河北平原上发挥到极致。因此,他应该“坚守墙壁,不要下令战斗”,以防止与辽军进行野战。然而,这对于关心北伐的宋太宗来说并不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建议。他仍然固执地拒绝任何阻碍他北伐的建议,只是“采用”辽军的机动防御。
[img]667881[/img]
▲武士浮雕来自王室直墓
雍熙三年(986)三月,宋朝三路出兵北伐燕云,史称“雍熙北伐”。西路军从雁门出发,从山后的云和应等州出发;中路军从平静的方向出发,向飞狐行军;东路军自雄霸州,曹斌率领军队缓行,吸引辽军主力。辽军主力南下至幽州时,中西宋军直接前往山后诸州;随后,中西两路合兵,攻入幽州,前后夹击辽军主力军。
尽管宋太宗“忧敌断粮道”,并多次下令曹彬缓行军,但辽军在3月初就利用骑兵攻击宋军的行李部队。《辽史耶律休哥传》载:“时北南院,奚部兵未到,休哥力寡,不敢出战。夜以轻骑出两军间,杀其单弱以威胁余众;白天以精锐张其势,使彼劳为防御,以疲其力。还有伏林莽,绝其粮道。“辽史圣宗纪二”也载道:“(3月8日)丙子,统军使耶律颇德败宋军于固安,休哥绝其粮薪,擒将吏,获马牛,器仗众多。”
▲辽代铁蒺藜
曹斌的主力军原本是吸引辽军主力的诱饵,但进入敌人太深,补给线太长,最终导致辽军袭击了行李部队。曹斌一路“到涿州,留十几天,吃完,甚至退师到雄州帮忙供馈”(《续资治鉴长编》卷27)。然而,辽军没有给曹斌喘息的余地。到3月初六,萧太后连续发动主力部队南下集结,到4月初四完成辽军主力集结。曹斌部虽然再次夺回涿州,但不得不撤军返回,在岐沟关遭到辽军强攻,退役高阳关。
[img]667882[/img]
即使宋太宗明白了辽军以机动性布置的弹性防御体系对宋军的威胁,宋军将领中的野战倾向也没有得到纠正。曾瑞龙先生在《经略幽燕》中分析道:“宋军受到五代军事信念的影响,更喜欢野战,崇尚奇袭。面对相对强大、擅长野战的辽军,宋人未能通过新思维改变战略取向,不仅增加了战斗风险,也增加了军事灾难的可能性。”
曹斌败北以来,西路和中路宋军不得不放弃以往的成果,撤回宋境,雍熙北伐失败。观察宋初的战争情况,不难看出野战倾向和机遇主义对宋朝指挥官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宋初的一系列军事失败。
雍熙北伐是怎么开始的?宋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