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
对于瑞典著名的地质学家和考古学家安特生教授来说,这个春天无疑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正是在今年春天的一个早晨,安特生以“中国北洋政府农村商业部矿业司顾问”的身份,凭借中国政府的聘请书,开始了他梦寐以求的中国探险之旅,踏上了他最辉煌的人生道路。
1902年,他在瑞典乌普萨拉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06年在学校任教,并担任瑞典地质调查所所长。当安特生收到中国政府的邀请时,他毅然辞去了在瑞典的所有职务,从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出发,先到印度,然后千里迢迢进入新疆,然后沿着塔里木河向中国大陆前进。
据史料记载,1914年4月的一个上午,安特生进入塔里木河。那天早上,中国西部的天气很好,阳光明媚,春风拂面。在淡淡的晨雾和温暖的阳光下,安特生乘一只小船沿着深蓝色的塔里木河缓缓划行,飘然而下。在整个航行过程中,安特生总是独自坐在船头上,从顺流而下的木船上欣赏两岸的风景。安特生在欣赏塔里木河两岸风光的同时,仔细阅读,刚刚出版,在欧洲引起了巨大的考古风光——丝绸之路。读完这本书,安特生的心像塔里木河一样悠闲,是对神秘中国的反复叹息和对自己迟到的遗憾。
今年,安特生刚满40岁,但他已经是世界上著名而独特的大学生。除了学习地质学,安特生对考古学和探险有着极大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1901年春,他亲自带领团作为瑞典南极考察团团长前往南极。虽然这次南极之行在安特生的人生简历中增添了传奇的一章,但由于事先准备不足,他的团队抵挡不住恶劣气候的入侵,最终不得不匆匆回到瑞典。不仅调查项目不尽如人意,而且调查结果也收效甚微,安特生回国后,在几天的闭门冥想中,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深深的怀疑。
斯文·赫定,一个与安特生在同一个国家和研究同一领域的地质学家,在安特生率领团队前往南极的同时,悄悄踏上了远东的中国大陆。
斯文·赫定于1901年(清光绪27年)春天前往中国。他此行的目的是通过对中国西部的实地考察,解决当时罗布泊悬而未定的地理位置问题。
斯文·赫定的罗布泊之行为中国古代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罗布泊
发现的文物
在西北地区,他无意中发现了被人类遗忘了几千年的楼兰古城遗址。
显然,斯文·赫定中国之行的巨大成功对刚从南极回到瑞典的安特生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震动,甚至是一个相当沉重的打击。安特生虽然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才华横溢,雄心勃勃,但在探险方向上选择了寒冷的南极;虽然斯文·赫定的知识不比安特生好,经验也不一定丰富,但他在探险方向上选择了神秘的中国。结果是天壤云泥,大相径庭。因此,安特生并没有气馁。虽然他后悔自己选择了错误的冒险方向,但他自信地认为,如果他选择中国而不是南极,他会比斯文·赫定更好。不幸的是,历史无法改写。因此,经过一段时间的闭门反思,从南极回到瑞典的安特生迅速将调查的热情和目光转向了中国。
[img]668072[/img]
就在安特生渴望去中国的那一天,古代中国已经关闭了几百年的大门,是时候在某些领域打开一点差距了。事实上,自17世纪以来,许多欧洲国家的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古生物学家、政治冒险家以及后来迅速发展起来的田野考古学家都像淘金者一样进入了远东,尤其是中国大陆。有一段时间,中国灿烂的古代文化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敦煌、龙门、云岗等石窟的壁画和古代石像,以及洛阳的古墓和其他大量的古代建筑和遗址。直到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由于公众的声音和政府的抵制,西方国家才不再在中国肆无忌惮地掠夺,而是通过各种方式派科学家到中国获取中国的矿产资源,特别是煤矿和铁矿石的第一手信息。
由于当时瑞典被中国视为“西方几个没有帝国野心的国家之一”,根据当时地质调查所(隶属于农村商业部)负责人丁文江先生的建议,中国北洋政府决定聘请瑞典科学家安特生来中国担任北洋政府农村商业部矿业司顾问,并通过相关部门向安特生本人发出正式聘请。就这样,接到中国政府聘请书的安特生,终于以“中国北洋政府农商部矿政司顾问”的身份,踏上了梦想多年的远东之旅。
安特出生在中国吗?他为什么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