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姚舜有虞氏的母亲握登。握登早年嫁给黄帝的七世孙桂为妻,后见彩虹感,生下舜于姚墟(今胡城县阎什镇姚刘庄),故以姚为姓。虽然他的丈夫是黄帝的后裔,但他是个盲人。他的家庭背景在他这一代,他很冷淡。后来,握登早卒,为姚舜娶了一个蛇蝎心肠的后母。后母生下自己的孩子象后,开始百般虐待姚舜。因为听了继妻的话,对姚舜越来越反感,多次伤害他,但都被机智的舜逃走了。生活在“父顽、母傲、弟傲”的家庭环境中,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很孝顺,和弟弟很友好,多年来一直没有懈怠。即便如此,他的家人还是时不时地想杀了他,然后很快就死了,所以顺不得不在家人要害他的时候及时逃跑;稍微好一点,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的帮忙。史书记载:“想杀就得不到;也就是说,请尝尝。“意思是:你想杀我的时候,我就跑出去躲藏;当你需要我的时候,我必须和我在一起。就连台湾作家柏杨先生也对自己的行为感到非常毛骨悚然,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在他的孝道传到帝尧的耳朵里后,他非常感动,认为顺是一个罕见的忠诚和孝道的人,所以他委托他承担沉重的责任,不仅指定他为皇位的继任者,而且还把两个女儿嫁给了他作为妻子。后来,帝尧让舜参与预政事务,管理百官,接待客人,经历各种磨练。舜不仅把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就业方面也有所提高。帝尧未能使用的“八元”、“八恺”早就有了好名声,所以舜使用了“八元”来管理土地,教育了“八恺”的管理;它还将恶名昭著的“四凶族”流放到边远荒野的地方(即帝鸿的不才子浑敦和少浩的不才子贫穷,而朱旭的不才子和缙云的不才子贪吃)。这些措施的实施无疑体现了舜的治国战略和政治才能。
考古发现:顺帝陵有两座,一座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一山;一座位于山西省运城市。
湖南省永州市舜帝陵:位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九一山舜陵风景区,是九一山风景区的目标文化景观,是中国最古老的陵墓。舜帝陵是中华民族尊祖祭舜的圣地,夏代始于九一陵建庙,秦汉迁于玉官岩前,明初迁至舜源峰下。年久失修后,几乎被遗弃。20世纪90年代,永州市、宁远县花了很多钱修复,恢复了明清时期的风貌。由陵山(舜源峰)组成的顺帝陵陵区、由舜陵寺、神道、陵园组成,占地600多亩。陵山舜源峰上小下大,呈覆斗状,海拔600多亩,气势恢宏。陵庙建在山北麓,位于南北,规模宏大,占地24644平方米。分为前后两个庭院,五进建筑。陵庙内有庄严肃穆的山门、午门、拜殿、正殿、卧室、厢房,陵庙外有200米长的神道。
[img]660662[/img]
顺帝陵寺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北行15公里,位于鸣条岗西端蜿蜒百里,其地理环境形胜壮丽。舜陵北朝南,占地70亩,神道13亩,香火地17亩。沿顺陵外城遗址缘坡而上,即神道,两旁夫妻白夹道耸立。走了100多步,走进陵庙大门,可以看到砖砌的方形陵墓,陵高3米,周围51米。陵前嵌有邢其任写的“虞帝舜陵”石碑,旁立一块“虞氏陵”石杰。绕陵北行约30米,即皇城,又名离乐城。进入拱形城门,以戏楼、卷棚、献殿、正殿、宿舍为中轴线,东西两侧配有廊房、钟鼓二楼,结构布局严谨,左右对称。主楼正殿,建在台基上,重檐歇山顶,斗拱五铺,面宽五间,深五椽。舜帝坐像,殿内泥塑,头戴皇冠,身穿枪服,神态庄严,栩栩如生。正殿后,原建宿舍三对,内塑娥皇,女英像,昔已毁于战火。陵庙东南,旧时曾建大云寺,为守陵僧侣居住,又称“守陵寺”,解放初拆毁。顺帝陵寺建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后来在元末战火中被摧毁。明武宗正德二年(公元1506年),村民重建。明世宗嘉靖34年(公元1555年),这座陵墓在大地震中被摧毁。安邑县令吴愈在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重建。清仁宗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在一场大地震中又化为瓦砾,只有正殿。第二年,在村民王步洲的倡导下,顺庙重建。
五帝时期,帝舜有虞氏姚重华的母亲——握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