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季节有哪些习俗?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送花神
农历二月,花朝迎花神,芒种时节,百花开始枯萎。民间大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的仪式,送花神归位,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期待来年的会议。
《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有芒种送花神的记载:“第二天甚至4月26日,原来这一天不时交芒种节。言芒种一过,就是夏天,所有的花都谢了,花神退位,需要钱。”而这一天,女生会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吃醋吃亏,桃羞杏让,美不胜收。不幸的是,这种习俗已经不再存在。
[img]52080[/img]
安苗
芒种安苗是安徽的一项农业习俗活动。每当芒种季节,每个家庭都种完水稻。为了祈求秋天的好收成,安苗祭祀活动将在世界各地举行。每家每户都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条揉成谷物、六畜、瓜果蔬菜的样子,然后用蔬菜汁染成贡品,让谷物丰收,让村民安全。
嫁树
芒种是繁忙的农业季节。随着芒种节气的到来,果农们将嫁接不同的果树。通过嫁接,果树结出的果实可以在形状和口感上相互补充,从而培育出更好、更美味的果蔬。有些地方只是在果树上画几个洞。例如,河北盐山地区将在芒种当天用刀在枣树上画几次,以产生更多的果实。
煮梅
在南方,芒种季节正好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期也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新鲜女孩的味道又酸又涩,很难直接在口中食用。它只能在加工后食用。这个加工过程是煮李子。煮李子的方法有很多。用盐和李子一起煮,或者用盐和晒干的李子混合,浸泡李子汁,或者用糖浸泡,或者做蜜饯。现在很多加工过的李子、蜜饯、甘草梅等都深受人们的喜爱。
打泥巴仗
打泥巴仗是贵州东南侗族青年的节日民俗。
[img]52081[/img]
在侗族,男人和女人结婚后,一般女孩不会先住在男人的家里。只有在农忙和节日期间,她们才会一起住在男人家里几天。在此之前,男人的家人会把秧田整理好。节日那天,新郎的姐妹和新娘的女伴来到田间比赛插秧。
插秧工作完成后,年轻人会故意挑衅,把泥扔到女孩身上。女孩们自然不愿示弱。如果两军像战争一样互相扔泥,泥最多的人就是最受欢迎的人。芒种在这种忙碌愉快的气氛中度过。
当新娘前一天来的时候,她会带一担五色糯米和100个煮熟的红鸡蛋,而当新娘回家的时候,男人会给她们更多的五色糯米和红鸭蛋。
晒虾皮
此时,沿海地区的渔民正忙于晒毛虾。因为在芒种季节,毛虾正处于产卵期,体质肥胖,肉质正实,营养价值更好。人们称芒种期间晒干的虾皮为“芒种皮”。
虾皮分为生虾皮和熟虾皮。生虾皮是指成品,新鲜度高,不易回潮发霉;熟虾皮加盐煮沸,沥干晾干。虽然味道鲜美,但味道略逊于生虾皮。
芒种季节各地区的习俗是什么?这些习俗是怎么产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