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禅让这个词,我的第一印象是尧舜禹,然后是战国时期的燕王迅,最后是东汉末年的汉献帝刘协和魏元帝曹壮。在古代,尧把皇位传给舜,舜又传给禹。这个故事被后人津津乐道,尤其是孔孟的儒家思想,一定叫尧舜。然而,战国时期的燕王迅却把王位传给了大臣,但后人对他的评价并不太高。大概是说他脑子里没有根弦。东汉末年,禅让就是睁眼胡说八道。
这正是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方:同样是禅宗,为什么尧舜禹受到赞扬,刘协、曹宏的流动受到怜悯?难道真的是一颗古老的心,世界的世界吗?
《重说中国民性》一书中提到了禅让。作者认为禅让的本质就像从天上掉下来的馅饼,这是不可能的。尧舜甚至不一定有人,更不用说禅让了。即使有,也只是小部落的领导。当领导负担不起,努力工作时,他们愿意冥想。关于禅让的本质,作者总结如下:
真正的禅让,只是抢劫,抢劫后,也让别人说他们愿意给。
[img]673894[/img]
我曾经抵制过这种说法。它不仅丑化了禅让这个词,也丑化了后人喜欢的尧舜禹!但后来,我慢慢地想了想。一方面,我说人们是利己主义者,没有人会没有理由把好东西给别人。另一方面,我发现“尧舜禹禅是美德”的说法似乎只是儒家思想的片面词。韩非子是战国末期法家的大师。你猜他怎么说?
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这四个王者,人臣杀君。-韩非子
另外,姚执政70年,原本要传到四岳,四岳辞职,这才有了舜。四岳是谁?据《史记》报道,四岳是姚的四位辅政大臣,还有人研究说,共工、钱兜、枪三人居四岳之职,共工、钱兜被顺流放,而枪则直接被顺杀。为什么这个故事这么熟悉?
这样,尧舜禹禅让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信不信由你,它就在那里。
历史上真的有禅让吗?禅让真的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