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明朝为例,有一个专门的机构负责传递奏折:通政司。
[img]653804[/img]
明代的奏折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以个人名义演奏的奏折,称为“奏本”,其他类别称为“题本”。“题本”的内容大多是公事,向皇帝报告,或者有公事需要皇帝处理。
题本一式两份,一份由通政司直接送到宫内,交给管门官员,交给皇帝的办公桌。另一个会交给六科廊坊抄录。
[img]653805[/img]
另一种是奏本,它以个人名义直接通过官员交给管门官员,然后由管门官员交给皇帝。在皇帝看之前,奏本不会公开,也不会交给六科廊坊复制登记。
以个人名义提交的演奏手册中的信息通常是严重的情节。在交给六科廊坊抄袭登记之前,皇帝必须阅读并处理它。
这也是我们最熟悉的。电视剧里有人说‘我要去皇帝面前参你一本’。、‘臣有要事禀奏皇帝’。
[img]653806[/img]
然而,明朝的问题书和奏本有两个主要缺陷。一是格式过于复杂,审批过于缓慢,耽误了时间。题奏本的书写和固定格式必须用宋体书写。洪武正韵、字数和纸张也有规定。
[img]653807[/img]
而且题奏本向上传递,要经过很多繁琐的程序,比如通过政司、文书房备案、皇帝皇家观看、内阁票拟议、皇帝批红(明朝中期以后,大部分都是司礼监写的太监代)、六科抄出等等。
[img]653808[/img]
此外,题奏本很容易泄露秘密。程序太多,处理的部门太多,人多,眼睛杂。有些奏章有时在批准之前就已经在野外知道了。如果公司不小心或故意这样做,章奏泄露是正常的,但它也给了敌人一个机会。
古代奏折是如何传递给皇帝的? 那些机构一般都经历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