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医:也就是给皇室贵族看病的医生,因为看病对象高贵,这群医生只为他们看病,所以叫御医。在古代,自从皇权制度出现以来,御医一直存在。很多家庭也会为皇室贵族的御医感到骄傲。毕竟按理说,能为皇室看病的医生代表的是这个国家最高的医术,但实际情况是这样的吗?其实不然。
[img]652915[/img]
在古代,陪伴皇帝的人最清楚的一句话就是陪伴君主就像陪伴老虎。在很多情况下,无论是做事还是说话,一点错误都可能导致死亡。作为一名御医,这种感觉更深刻。毕竟,他们的医生都是高贵的人。如果他们做得不好,他们很可能会失去头,更不用说看错医生了。
[img]652916[/img]
明朝史书记载,当明仁宗还是王子的时候,他的一个妃子的月经推迟了很长时间。御医诊断妃子怀孕了,并向王子表示祝贺。但只有一位御医认为妃子没有怀孕,而是因为生病而没有月经,并开了一种可能导致堕胎的“禁药”。
[img]652917[/img]
妃子的病情一直没有得到控制,反而越来越严重。她急忙想试试皇家医生开的处方。但是王子让妃子吃药,而不是守卫皇家医生。如果妃子有危险,她会立即处死皇家医生。幸运的是,妃子的病终于好了,皇家医生也救了她的命。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皇家医生都有这样的好运气。例如,清朝的同治皇帝死于疾病,太医院的判决李德立被解雇。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死后,太医院的医院使者,、御医也被革职罢免。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生命。可见,在皇帝面前当御医并不是一件好事。
[img]652918[/img]
客观地说,古代的医疗水平和医疗环境通常是为了避免重量和轻量级,以避免皇室的压力。这已经成为当时皇家医生的心态。我喜欢开一些无风险的补充剂,治疗的药物是为了缓慢治疗,而不是为了消除疾病。跟随公众,只要上半身不着火,这就是皇家医生的心态。
[img]652919[/img]
@ 由于传统的医学方法是千人千方,每个医生和每个医生开的处方都不一样,所以用药的决策权往往取决于“圣意”。比如晚清著名医生马文植,被诏入宫看慈禧太后,诊断病情后开药方。但是这个处方需要在太太医院看完之后,交给皇太后审核。然后就有太监传旨说太后认为可以服用这种药,然后这种药就可以煮了。
皇家医生无法决定最终使用哪种药物。使用处方的最终审计权是太后的决定,这仍然违反了医疗法,但这并不是最无情的。最过分的是,不懂医学的太后经常自己改变处方。然而,作为一名医生,他们却束手无策。无论皇室人做出多么过分的决定,他们都无法阻止他们。这也是当时医疗水平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img]652920[/img]
清末,由于传统医学受到严重限制,现代医学也开始从西方引进。清朝还对医学进行了改革,并派国际学生出国深造。此时,中国的医疗水平逐渐提高。人们对医学的认识也有所提高。这也为中国的医疗保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古代御医都是给皇亲国戚看病的 他们的医术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