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九鼎、传国玉玺、兰亭序被称为中国三大失传国宝。然而,在严谨的学术界,大禹九鼎是民间传说的编造,还是历史上真正的国宝文物,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
在许多古代文献中,大禹九鼎的记载相对一致。换句话说,古人普遍认为九鼎是大禹铸造的青铜鼎,象征着中国九州。基于司马迁的《史记》,九鼎的最终下落有以下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秦昭襄王灭东周后,周红王献出九鼎,运到都城咸阳的宫殿。但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九鼎之一落入江苏徐州泗水。从洛阳到咸阳,你怎么能经过江苏徐州呢?
第二种说法是,九鼎不是从洛阳搬到咸阳,而是保存在商丘地区的宋朝。司马迁提出这一观点可能是为了解释九鼎落入泗水的原因,发现了九鼎迁移路线的矛盾。但问题又来了。宋朝是商朝的后裔。九鼎怎么可能在宋朝?
[img]650311[/img]
传说中的大禹九鼎
第三种说法认为,在东周灭亡前夕,为了防止象征王权的九鼎落入秦国手中,周红王将九鼎埋在洛阳附近。这种说法基本上是站不住脚的。别忘了秦昭襄王的哥哥嬴荡是怎么死的。秦国关注九鼎。周红王不交出来就自找麻烦。
第四种说法认为,东周末财政危机,周天子负债累累,不得不把九鼎熔成铜钱。这种说法更荒谬。九鼎是象征王权的国宝。他给了周天子十个勇气,不敢自己毁掉传国之宝。
[img]650312[/img]
秦王举鼎
通过这四种说法,很容易看出《史记》和后人对大禹九鼎的记载存在许多不合理之处。通过考古学证明,历史问题是一种科学的方式。考古学专家学者普遍认为,大禹九鼎历史上根本不存在。他们提出了以下五个原因:
首先,关于大禹九鼎的最早记载来自战国时期的《左传》。早期的古代文献根本没有提到,如西周时期的《尚书》和《诗经》。《尚书》是记载夏、商、周三代历史的重要文献,其中大禹九鼎没有提及。
第二,考古出土的文物不支持。大禹生活在夏朝成立前的21世纪。400年后,我们只在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了工艺粗糙的青铜器,证明了夏朝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非常原始。因此,大禹不可能有铸造九鼎所需的工艺。
@ 商朝已经有了成熟的甲骨文,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在15万块甲骨文中找到关于九鼎的记录。商朝人用一个青铜鼎祭祀,比如郑州商城的杜岭方鼎、安阳殷墟的后母戊鼎、妇好墓出土的后母辛鼎。
夏青铜鼎
第四,《左传》对九鼎的记载不合理。在《左传》中,九鼎以上描绘了九州山川地理图,并铸造了铭文。但直到商朝中期,简单的兽面纹和饕餮纹仍然只能铸造,复杂的地形图也不能铸造。此外,商朝青铜器上的铭文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3世纪,比大禹晚了800年。
第五,大禹九鼎的形状不合理。古代文献记载,九鼎是“方腹三足”,我们从未发现过类似的青铜鼎。商朝青铜鼎一般为“方腹四足”,周朝青铜鼎一般为“圆腹三足”。九鼎更像是商朝和周朝青铜器结合的怪胎,很可能是捏造的。
[img]650313[/img]
商朝后母戊鼎
从以上四个原因可以看出,传说中的大禹九鼎根本不存在。很多人可能不得不反驳,既然大禹九鼎不存在,为什么很多古代文献都有记载?为什么它能流传数千年?即使在许多成语中,也有九鼎的内容?
别担心,专家学者说“大禹九鼎”不存在,但他们从来没有说过“西周九鼎”不存在。其实“九”字大禹九鼎早就揭示了谜底,其实是西周铸造的。
在西周的周成王时期,周公旦创作了周礼。规定天子祭祀用九鼎八贵。换句话说,九鼎成为王权的象征始于周成王时期。夏朝的祖先大禹不可能知道周礼,所以他不会为周天子制作九个青铜鼎。
换句话说,九鼎是真实的,但它不是由大禹铸造的,而是在西周铸造的。他的角色类似于秦始皇的传国玉玺。这是一代又一代的国宝。那么,为什么周朝人要编造大禹九鼎的传说呢?就我个人而言,可能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我们犯了一个错误。周朝人没有撒谎。我们知道周朝人声称自己是夏朝的后代,所以他们把治水英雄大禹作为重要的祭祀对象。传说中的大禹九鼎不是指大禹铸造的九鼎,而是指祭祀和纪念大禹的九鼎。这样,九鼎上的九州地图和铭文就合理了。
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第二个原因是周朝人民维护周天子的王权和地位。周朝采用分封制,各诸侯国都有政治和军事权力,容易产生侵占和改革王朝的想法。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周天子将大禹的伟大形象与“君权神授”的概念相结合,产生了大禹九鼎的说法。
有些人可能仍然相信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不会错。我想告诉你另一个秘密。《史记》记载了江苏省徐州市失踪的泗水市大禹九鼎市之一。为什么是泗水?这是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曾经是泗水亭长。没有必要解释太多,对吧?
由于大禹九鼎不存在 为什么要记录很多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