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农民起义足以颠覆一个王朝,但在历史上无数的农民起义中,更多的是激起小浪花的小规模事件,如北宋初年的王小波、李顺起义等巨大帝国。
这一次,农民起义并不出名,但意义重大,这是一场改变中国历史的起义。
一、揭竿而起
四川青城的茶农王小波和李顺,李顺的妹妹也嫁给了王小波。
起义前,王和李只是农业时代的一个小家庭经济体。他们守护着自己半辈子饿不死、不富裕的小事业,就像所有以种茶卖茶为生的青城人一样。
宋朝建立后,茶农的生活开始变得艰难:
首先,宋政府禁止茶叶和丝绸,即政府垄断和禁止私人贸易。为了增加收入,政府以低价购买和高价出售垄断,严重损害了茶农的利益;
其次,北宋对土地“不抑并并并”,产生了大量失去田地、被豪族剥削的旁户;
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宋政府在蜀国的横征暴敛。
灭蜀后,北宋军大肆搜寻金银珠宝,迫使民夫水陆转运,这种劳民伤财的事情甚至持续了十几年。
在这种情况下,老百姓怨声载道,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变乱。
公元993年,四川经历了一场大旱,物价涌贵,饥饿无处不在,老百姓终于忍无可忍,王小波之乱正式爆发。
王小波打着“五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的旗号揭竿而起,社会底层的旁户纷纷响应。
因此,王小波先占青城县,再根据彭山县,杀彭山县令齐元振,败成都知府吴元载,起义军在几天内发展到数万人。
起义军气势十足,但王小波死后,李顺目光短浅,进入成都后一心自立为王,不再寻求发展。
不久,成都失守,李顺不知所踪,起义军被彻底镇压。
二、四川特殊经济
王小波和李顺起义失败是合理的。他们都是茶农,没有军事战略计划,政治视野狭窄。
同时,参与者文化水平低,没有纪律,对豪族充满怨恨,不断屠杀地主阶级。这样的军队不可能长期发展。
然而,这场时间短、看似毫无历史意义的起义对中国经济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唐末到北宋初,四川是除江南以外的中国第二大经济体。它没有经历过太多的战争,人民也很富裕。然而,在这种财富下,它是一种畸形的货币生态。
北宋四川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存在,是中国唯一的铁钱专用区,陕西是铁钱、铜钱的混合使用,其他地方是铜钱。
然而,铁钱比铜钱便宜得多,购买力相当小。此外,“小钱每十公斤重65公斤,大钱每十二公斤”,这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按照当时的价格,买一条丝需要130斤重的铁钱,一群人去买丝的时候,他们不是去扛货,而是去扛钱。
在市场的长期发展中,民间出现了一种存款凭证。人们把钱存在银行里,银行会发行相应的凭证,每个人在做生意时都会交换凭证。
这种存款凭证是交子的前身。
北宋交子早产
王小波和李顺之乱恰好发生在交子的萌芽阶段。
叛乱发生前,益州、琼州、嘉州、眉州等地每年要铸造50多万元,但“自李顺作乱遂罢铸”。被叛乱打断后,民间铁钱马上就不够花了,存款凭证也越来越受欢迎。
这就是农民大起义的重大意义。
没有王小波和李顺之乱,交子也可能出现,但这场起义无疑让交子出现了几十年,人们也意识到交子的意义——它可以取代稀有金属货币。
然而,当时人们对交子本身的理解还不够透彻。
交子的使用是建立在信誉的基础上的。人们相信这件事可以换钱,但在没有足够储备的情况下,许多不良银行肆意发行存款凭证。最后,只要一个人不能换钱,就会引发经济地震。
但此时的四川,还没有这样的烦恼,交子正成为中国经济史上的创举,领先西方国家的纸币600多年。
鲜为人知的农民起义改变了经济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