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中国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古代最危险的职位是什么?它不是天下的皇帝,东宫的王子,六宫之主的皇后,而是独自掌权的辅助政治部长。自古以来,大多数居住在这个位置的人只有两个结局,推翻了皇帝自己的上位或被皇帝清算。诸葛亮创造了权力部长的第三个结局,即君主和部长的和谐,毫无疑问。
其实做到这一点的难度可谓逆天。一般来说,作为一个孤独的大臣,很多人会来依附自己,势力必然会扩大。皇帝很难不害怕。此外,他周围的恶棍很难保证君主和大臣的和谐。作为一名实际的统治者,在执行政策时,不可避免地会冒犯一些人的利益,甚至冒犯皇帝。一旦他们失去了权力,他们很可能会遭到反击。在相互不信任的前提下,托孤大臣经常踏上不归路,不断保护自己。
就自己而言,一旦掌握了至高无上的权力,难免会陷入利令智昏的境地,即使自己修养很高,也无法保住下面的家人,家奴仗势欺人。霍光对汉朝也可谓兢兢业业,但他的妻子霍显为了让女儿上位,竟然毒死了汉宣帝的原配皇后。霍光的家奴也依靠主人的权力作出威作福。一首《羽林郎》的乐府诗描绘了霍光家奴冯子依靠主人的力量胡作非为的脸。托孤辅政大臣自古以来就被清算或上位。从霍光、王莽、司马懿到西晋的杨骏,再到宇文护、杨坚,甚至明清时期的张居正、多尔根、顾命八大臣都未能跳出这个怪圈。只有诸葛亮,身居高位,不骄傲,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不好色,不酗酒,不纵情歌舞,不以公谋私,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孩子衣食无忧,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仰于官不治,以长尺寸治生。
《自表后主》临终前也没有把权力移交给儿子弟弟,但还是不忘以德鼓励儿子诸葛瞻。静以修身,节俭以养德,非淡泊无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中的诸葛亮几乎是古代儒家倡导的所有道德品质的典范。就智慧而言,萧何、韩信和王猛都是一代杰出人物,不亚于诸葛亮。司马懿、桓温、高欢和宇文护都独占权力。在道德品质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大臣坚守儒家道德道德,但诸葛亮是唯一一个集智慧、权力和道德于一体的人。
再谈司马懿。后世晋朝千古忠孝之人李密的《陈情表》也只能说“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愣是不敢提“忠”字。在司马懿全面指挥决定司马家族命运的高平陵之变取胜后,他竟然杀死了魏太祖曹操旁支的曹氏贵族曹爽全族。到目前为止,性质已经完全改变。如果说高平陵是政治斗争的自我保护,那么敢于向曹氏挥手屠刀,就宣布司马篡权的野心已经完全显露出来。他正在削弱在位实权皇帝家族的统治力,这是绝对赤裸裸的叛逆。
另一方面,曹操虽然专权,但也是基于汉朝已经架空,或者说“皇帝”只是一张牌,谁捏都一样。但对刘氏亲贵还是可以以礼相待的,更不会痛打落水狗再挥刀相对。这只能说:曹操只爱权,他对董承、伏完这群人的手段只是保持政治地位的专政手段。而不是司马家族有“篡位”的核心目标。曹操非常珍惜羽毛。他是一个嘴里喊着“让我对天下人负责,让天下人对我休息”的人,但他实际上是一个特别爱面子和名字的人。曹操生逢乱世,靠自己赢得世界。东汉末年有实力的人拥有世界是可以理解的。而司马懿被两次托孤,尽得皇家信任,却大行篡逆。这就是为什么司马懿的评价比曹操更糟糕。
[img]647154[/img]
可以说,中国历史是赢家写的,但中国的公理大道是人心写的。
五丈原的灯灭了,可丞相这样的人永远能活在书里,人心里。
司马懿结束了三国乱世 为何没有千古流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