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常见的成语中,东山再起的使用频率很高,是指失败后的重新开始,而东山再起的原始含义是指退休后的重要职位,@ 古人出来当官,又称“出山”。那东山再起的东山在哪里?与谁有关?
[img]646889[/img]
“东山再起”的典故来源于《晋书·谢安传》,指的是东晋名人谢安重新出山当官的故事。“谢安青少年既有名气,又多次被征服。他们隐居在东山会稽。他们40多岁就回来当桓温司马了。他们搬到了中书、司徒等重要职位。晋朝的房子依靠转危为安(《晋书·谢安传》)。”
[img]646890[/img]
谢安是东晋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谢家是当时最著名的士族之一。他的父亲太常见了,他的兄弟是镇西将军。刘禹锡有一首诗叫《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进普通百姓家。"乌衣巷是三国东吴时期禁军的驻地。当时禁军身穿黑色军服,这里俗称乌衣巷。以王导、谢安为代表的东晋两大家族,以及其他豪门大族,都住在乌衣巷,时已乌衣巷代表豪门,称其子弟为乌衣郎。诗《老王谢堂前燕》中的谢指的是谢安家族。
谢安年轻的时候,不想当官。朝廷多次征召,由于各种原因被他拒绝。他一直隐居在会稽县山阴县(现浙江绍兴)的东山,与王羲之、徐询一起游山游水,教育谢家的孩子。上面提到的东山就在绍兴上虞上浦镇。谢安隐居在这里。还有一个名字:谢安山。
[img]646891[/img]
虽然谢安一直不愿意出山当官,但当国家遇到重要事件时,他放弃了舒适的隐居生活,选择承担起治理国家和安邦的重大责任。公元383年8月,前秦府坚决率领数百万军队南下伐晋。这时,皇帝想起了谢安,决定重新启用他,于是派员到东山,封他为大都督。
这一次,谢安没有推卸责任。他回到朝廷调兵遣将,上下整顿,奖惩分明。官兵一心一意,坚决与傅作战。谢安坐在东山,把侄子谢玄派到前线。在谢安的统筹和指挥下,历史上著名的“飞水之战”最终以8万军队击败了80多万前秦军。
飞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胜多的例子。前秦具有绝对优势,输给了东晋,国家衰落灭亡。北方民族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分为后秦和后燕的几项政权。东晋利用北伐将边界线推向黄河,东晋几十年来没有外国侵略。
[img]646892[/img]
飞水之战后,谢安被封为三公以上。东山闲居后,他又出来做了一番大事,后来人们称他为“东山再起”。
谢安多才多艺,擅长书籍和音乐。气质悠闲、优雅、温柔,做事公平明确,不专权树私,不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有宰相的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作为一个高门士族,他可以顾全大局,服从谢氏家族的利益。
后来,谢安因为名声太高而被孝武帝怀疑,被迫去广陵避灾。太元十年(385年),谢安因病去世,年六十六岁。他被授予太傅、庐陵县公,并被称为“文靖”。
东山再起的东山在哪里? 与谁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