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复证明,皇帝卧床不起,功高震主的臣子,如果不主动隐退,就不会有好下场。翻遍三国历史,这样的桥段似乎并不少见。诸葛亮,即使有刘备可替代的遗嘱,也一生兢兢业业,一直是大臣;司马懿一生忠于曹家。即使后代篡位,反叛者也应该用他来反映司马昭的奸诈。但今天笔者想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江东都督周瑜,看看他和主公孙权的关系是否和谐。
[img]646466[/img]
历史上的周瑜气势磅礴,性格出众。年轻的时候和孙策交朋友,曾经和孙策住在袁术账下,后来一起借兵回江东,打开局面,为孙吴奠定基础。当时世界都知道是江东的两位年轻人才,让孙吴的事业发展迅速。孙策遇刺时,他以孤独的方式委托周瑜。孙吴所有的兵马都由周瑜控制,甚至孙权也要和周瑜商量。
当时周瑜的才华出类拔萃。有一次,周瑜参加了宴会。宴会期间,一个钢琴演奏错误的音符。其他人仍然推着杯子换灯,陶醉于钢琴的声音。只有周瑜皱起眉头,看着钢琴演奏者。琴女一紧张,就又弹错了几处。后人记载“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刷弦。还有一句谚语“曲有误,周郎顾”。由此可见,周瑜当时的音乐才艺确实是当时导师的水平。
此外,《三国演义》和《三国演义》都记录了周瑜和程普的故事。这个故事的一般内容是老将程普。他过去常常与孙坚战斗,后来帮助孙策。然而,周瑜与孙策交朋友,并做出了暂时的贡献。晋升很重要。他在军队中的地位与他相同,甚至更有威望。他不相信。他总是找周瑜的茬。当他在路上遇到他时,他站在路中间。他既不打招呼也不让路。周瑜让路了,向老将军打招呼,周瑜有想法,一定要持反对意见,等周瑜做工作。时间长了,孙策看不见过去,就明确下旨,劝程不要欺负周瑜。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孙策看不见过去,明确下令劝程普不要欺负周瑜。周瑜和程普一起推心置腹,让程普很佩服,更尊重周瑜。周瑜的气量可见一斑,绝不是“既生瑜,何生亮”的眼睛过于顶级形象。
赤壁之战使周瑜达到了声誉的顶峰。周瑜“羽扇龙巾,桅杆灰飞烟灭”。孙权把荆州借给刘备后,周瑜驻扎在柴桑,是孙吴的军事要地。程普、黄盖、甘宁都是周瑜的心腹将军,鲁肃也是周瑜的密友。几乎所有孙吴的军事人才都与周瑜关系密切。特别致命的是,柴桑位于京口上游,孙权的朝廷位于京口。换句话说,如果周瑜有一颗不屈不挠的心,上述游击队几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下游,孙权根本无法反击。
周瑜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历史上的孙权性格多疑。当周瑜提出攻击益州时,他让孙权的表弟孙瑜当监狱军。事后,他让孙瑜当益州守将,回去与孙权见面,以示忠诚,消除孙权的疑虑。然而,当刘备嫁给孙尚香时,孙权与刘备进行了对话。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孙权设宴送刘备回荆州。晚宴上,孙权命令鲁肃、张昭等人离开,并询问刘备如何评价周瑜。刘备听说“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恐怕很快就会成为臣耳。”
虽然刘备的评价有自己的目的,但这句话23个字,尤其是最后七个字,确实击中了孙权的心。后来,孙权没有记录如何回答,但有趣的是,孙权和刘备谈了不到一年,也就是周瑜攻击益州后,建安15年,周瑜死于巴丘,36岁,出去前,周瑜没有身体疾病记录,在战斗过程中,没有问题,但在战争失败后,孙权没有增加援军,但“召回”,叫周瑜回来,然后周瑜死于疾病。周瑜死得真的很奇怪。
虽然周瑜的死已经成为一个谜,但赤壁之战后,周瑜真的成为了曹、刘、孙三国的共同心腹。曹操和刘备自然不用说,孙权也应该努力权衡周瑜,防止周瑜利用这个机会变得更大,有一颗无辜的心。孙权最有力的证明是,周瑜死后,他的三个儿子没有被孙权重复使用,甚至被孙权迫害。
周瑜很英俊,很有才华。虽然他知道自己很克制,善于和谐地控制关系,但他仍然受到主人的恐惧。他不仅英年早逝,而且影响了他的子孙后代。虽然没有证据证明孙权与周瑜的死亡有关,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孙权从未表现出如此信任周瑜。也许在孙权心中,周瑜对自己的威胁比曹操和刘备更大。
为什么周瑜在36岁时突然去世?刘备23字解开谜底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