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司马懿为什么没有废曹芳自力更生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大多数人对司马懿的印象来自小说《三国演义》。在小说和衍生戏剧中,司马懿以白脸奸臣的形象出现,奸诈狡猾,专权霸道,有不臣之心,与奉献忠君爱民的诸葛亮形成鲜明对比。
[img]646107[/img]
此外,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和兄弟俩都倾向于野外,废除了魏国第三位皇帝曹芳,纵容部下杀害了第四位皇帝曹尚。他的孙子司马炎最终篡夺了皇权,建立了晋朝。在许多人看来,这是司马懿的原罪。
的确,这种观点很有说服力。没有司马懿的基础,他的儿孙很难篡位成功。但有一个问题是,既然司马家族一直有取代曹魏的想法,为什么司马懿已经掌权,消灭了所有政敌,没有废除昏昏欲睡的曹芳,自称皇帝,为曹魏朝廷做了很多工作?从这个角度来看,说他是奸臣似乎有点不合理。
那么司马懿是奸臣还是忠臣呢?
[img]646108[/img]
我们常说,评价一个人,不仅要看他说什么,别人说什么,还要看他做了什么。
司马懿从公元208年30岁开始在曹操幕府工作,直到251年73岁去世。他为曹家服务了43年,协助了曹操、曹丕、曹睿、曹芳几代人。其中一些可能会给我们答案。
历史上说,司马懿从小就很聪明,提倡儒家思想。在他20岁之前,一些名人说他“绝对是一个不寻常的儿子”。曹操听说了他的名声,想招募他自己。然而,司马懿不喜欢曹操是太监后,他控制了法庭,蔑视屈节来帮助曹操,所以他假装生病了。直到七年后,在曹操的威胁下,司马懿才害怕,不得不工作。
这里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司马懿信仰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尊卑有序”。看到曹操的权力,他假装逃避疾病。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有正直,有传统老派“死脑筋”的一面。
[img]646109[/img]
跟随曹操后,司马懿对曹操的看法发生了变化。有一次,孙权上表,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他把我放火烤了。司马懿回答说:“汉朝的运气已经耗尽了。现在你在世界上得了九分。你也服从汉帝的命令。孙权称臣是为了顺应天意。于顺和夏宇在禅宗时没有谦虚地拒绝。他们知道命运,知道时事。”
话里话外,他成了支持曹操当皇帝的人。他成了附庸的权力,“死脑筋”开悟了吗?从他对曹操的第一句赞美来看,他更有可能被曹操的魅力、气魄和人格征服,愿意为曹操效力。
司马懿进入曹操幕府11年后,被派去协助魏王子曹丕,受到曹丕的信任和重用。可以说,他是曹丕的死党。曹丕成为皇帝后,他更加依赖司马懿。他甚至把他比作萧何。当他东征孙权时,他把曹魏的老窝许昌交给司马懿守卫。曹丕临终时,司马懿被任命为四位孤独的大臣之一,这表明他们有着深厚的关系。
[img]646110[/img]
司马懿在协助魏明帝曹睿时,根据孙权,斩孟达,拖死诸葛亮,平定辽东,尽职尽责。他也深受明帝的信任和依赖。明帝去世后,司马懿急于回到朝廷。司马懿看到了绝症明帝,泪流满面。明帝还是让他做孤儿的辅助大臣,动情地说:我忍着不死,只是为了见你。现在我看到了。
看看这些话,很感人。刘备孤独的时候,也考验了诸葛亮的忠诚。作为一个不姓曹的外姓,“奸臣”司马懿两次被委托孤独,信任两代皇帝。古今有第二个例子吗?
接下来曹芳在位,我们印象中,司马懿排除了异己,独揽朝纲,其实不然。
[img]646111[/img]
曹家的“将军曹爽”和司马懿一起被任命为辅助新君。将军比司马懿的太尉更有权势,也是他自己的家人。他应该是一个忠诚的大臣。电视剧也描述了曹爽的懦弱,但事实并非如此。以曹爽的所作所为,他更配得上被称为奸臣。
历史上曹爽“用何晏、邓、丁宁之谋,迁太后于永宁宫,擅长朝政,多树亲党,反复改变制度。”郭太后,一个生活比皇帝更好的皇帝,软禁明帝,把宫里的人才收入到自己的家庭。对于司马懿来说,首先他把自己的职位改成了一个更空虚的太傅。后来司马懿被排除在外,干脆装病,不问政治事务。
[img]646112[/img]
司马懿假装生病,暗中集结势力,发动“高平陵之变”,夷平曹爽势力。后来,太尉王凌试图废除曹芳,立曹彪为皇帝。司马懿事先意识到并杀死了王凌。
这是奸臣所为吗?司马懿以曹爽、王凌、曹彪、司马懿的所作所为,堪称平叛清君侧,说忠臣足够。
事实上,司马懿平时的政绩,加上他的决定,使他当时的威望极高,受到朝野的一致爱戴。即使司马懿死后,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兄弟也擅权,没有丘俭和文琴来攻击他们。在号召中,司马懿仍然受到“故乡国懿、匡辅魏室、历史忠诚”的高度评价。
司马懿哪里有“奸臣”的影子?
或者毛批三国的毛宗岗评价比较客观:人们称曹操、司马懿为,其实两者差别很大。司马懿一辈子都不敢做曹操做的事,都是他儿子做的;曹操禁忌刘备去除皇室成员中贤惠的人。司马懿为了清除皇室中不贤惠的人,杀死了曹爽。至于杀皇后,害王子,自封皇号,接受九锡这些越礼的事情,只看到曹操做了,没看到司马懿做了。一些有学问的人会为司马懿开脱,恢复他的名声。
司马懿是奸臣还是忠臣? 为什么他没有废曹芳自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