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情人节真的是七夕吗? 不是现代人理解情人幽会定情的日子

现在,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许多古老的节日再次受到中国人民的重视。经过多年的西方情人节,年轻男女转而将“七夕节”视为中国传统情人节,并在那一天互相表达他们的爱。“七夕节”是农历七月初七。据说这是牛郎织女相遇的日子,也被称为“乞巧节”。那么,古代情人真的在七夕节相遇吗?这真的是中国的情人节吗?

“七夕节”原非情人节

“牛郎织女鹊桥会”是中国四大传统神话之一。据说织女下凡去玩,遇到凡间男牛郎。他们一见钟情,织女不顾天规与牛郎结合。天帝得知自己很生气,派人去抓织女。从那时起,他们只能在农历七月初七的晚上在喜鹊搭建的桥上相遇一夜,然后就有了“七夕节”,这是一个熟悉的故事。“七夕”又称“乞巧节”,是古人对这个节日的真正寄望。织女是编织天空中美丽云彩的仙女。在古代社会,大多数女性都精通缝纫和刺绣。每年晚上,女性都穿针乞讨,希望织女能给自己一双灵巧的手,以获得幸福的婚姻。“七夕节”虽然与爱情婚姻有关,但并不是今天人们理解情人幽会定情的日子。

早在汉代,中国就有七夕乞巧的习俗。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记载,在汉代,每年7月7日晚,宫中的“彩女”都会在开襟楼里穿七巧针乞讨,民间女性也纷纷效仿。在唐代,“七夕节”的庆祝活动更加盛大。五代人王仁裕在《开元天宝遗事》中说,七夕节期间,宫殿里用锦缎形成了一座100多英尺高的建筑,可以容纳数十人,并在上面展示水果和菜肴,并为牛郎和织女两星设置座位。这时,针从七孔变成了九孔。随着宫廷音乐家的表演,后宫的妃嫔们手里拿着九孔针,在月亮上穿着五颜六色的线条。能穿过它是乞求“巧合”的象征。这个节日活动将持续到早上。宫中不仅如此,上行下效,民间也如此热闹,常喝达旦,颇像西方嘉年华。

七夕除了穿针乞巧,还有很多节日活动。在北方,一只小而透明的红蜘蛛经常被称为“喜蜘蛛”,这也与古代庆祝七夕节的方式有关。宋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当时的人在七夕之夜把蜘蛛放在一个小盒子里。如果他第二天打开盖子,看到蜘蛛网编织密集,那就是乞巧的成功。因为希望它能带来好运,所以有“喜蜘蛛”的寄寓。有些地方,还有女性“种生求子”、“晒衣”等活动。当然,七夕不仅仅是女人的节日,男人也会加入这一天的乐趣。读书的士子会在同一周晒干魁星的书,希望能获得金榜冠名。

为什么古人过七夕成为节日,最早来自人们对自然的崇拜。据史料记载,在古代中国,随着人们天文知识的增加和纺织技术的产生,牵牛星和织女星的传说也相应诞生。古人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牵牛花和织女。天文学家指定东、西、北、南都有七颗具有代表性的星星,合称28宿,其中北斗七星最亮,夜间可以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也叫魁首,引申为第一名。有了科举制度,北斗前四星天枢、天璇、天竺、天权被称为“魁星”(或“魁星”),尊为主宰文运的神,所以中等状元被称为“大魁天下士”。读者在7月初七崇拜魁星,所以七夕也被称为“魁星节”或“晒书节”,保留了第一个七夕来自星宿崇拜的痕迹。

此外,“七夕”定节也与古人对数字的崇拜有关。古代民间将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列为吉庆日,再加上预示成双的二月二、三倍数,称为“七重”。“七”与“期”同音,月日重合为七的“七夕”,自然给人一种神圣感。“七”这个数字在民间备受推崇。古代中国人统称日、月、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为“七曜”。这个习惯在日本今天还在用,计算时间往往以“七七”为终局。比如《西游记》里,孙悟空在八卦炉里被太上老君烧了七四十九天。草书中喜字的形状就像连写的“七十七”,人的七十七岁生日被称为“喜寿”。

[img]643934[/img]

古代情人节哪一天古人唱七夕的诗不胜枚举,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七夕》:

栾扇斜分凤略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争取世上无期别,年年来。

秦观的《鹊桥仙》,北宋著名词人,更是广为传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一路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温柔如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如果两情长久了,又怎能在朝夕呢!

南宋著名女词人李清照也写过《行香子七夕》:

草际鸣笛,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千重关锁。纵浮茶来,浮茶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不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离中。突然晴,突然雨,突然风。

从上面的诗中不难看出,古人写的七夕诗虽然涉及到男女之情,但大多是通过“牛郎织女”的故事来表达两地的相思之情,并没有描述墙上的幽会和月下的爱情。无论是七夕节妇女乞巧,还是学者拜魁星,应节活动似乎都与男女幽会无关。此外,根据马南村先生的《燕山夜话》,七夕又称“女节”,更适合称之为古代“妇女节”或“读书节”。

那么中国古代有情人节吗?在其他前辈的名词句中,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北宋著名诗人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一词中写道:

去年元夜,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的人,泪湿春衣袖。

另一首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笛声动,玉壶光转,鱼龙舞一夜。

蛾子雪柳金缕,笑语盈盈暗香。

千百度在众中寻找他,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昏暗。

元夕是正月十五,又称“上元节”或“元宵节”。一般来说,封建社会的年轻女孩通常不允许外出自由活动,但元宵节是个例外。他们可以一起出去玩。元宵节赏灯是交友的机会。未婚男女也借此机会为自己寻找自己喜欢的对象。元宵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遇的季节。另一方面,无论是“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还是“千里寻他千百度”,如此浪漫的描写,一句话就说出了当时年轻男女幽会的场景。在传统戏曲中,陈三和五娘一见钟情地看着元宵节的灯笼。乐昌公主和徐德言在元宵节重逢。在《春灯谜》中,宇文彦和影娘在元宵节定情。不难猜测,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真正的“情人节”。


古代情人节真的是七夕吗? 不是现代人理解情人幽会定情的日子古代情人节真的是七夕吗? 不是现代人理解情人幽会定情的日子

,,,,,,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

  • 古代皇帝一个月吃多少钱?清朝皇帝吃得最贵
  • 人以食为天,没有错说,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习惯用“日出”、“日落而歇”、“一日三餐”。。。这些词描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