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以小说的名义了解三国故事,小说中的诸葛孔明太神话,太无所不能,会引起误解。其实诸葛孔明在正史上并没有小说里写的那么夸张,也没有小说里什么都很聪明,也没有“呼风唤雨”的能力。尤其是小说里安插了很多诸葛孔明的“情节”。如果你不把它们扔掉,你就看不到原来的诸葛孔明。
小说中,诸葛孔明一出手,就先烧博望坡,然后烧新野。赤壁之战借东风草船借箭,让人觉得诸葛孔明打得好厉害。可惜这些都是小说里的诸葛孔明,而不是历史上的诸葛孔明。
[img]642911[/img]
历史上的诸葛孔明,一出山就没打过仗。
第一,火烧博望坡,诸葛孔明什么都没有
有一场博望坡之战,但与诸葛孔明无关。刘玄德不认识诸葛孔明。博望之战发生在曹孟德北征乌桓之前。曹孟德北征乌桓于公元207年,刘玄德在公元208年三顾诸葛孔明茅庐。此时,刘玄德从未听说过诸葛孔明。诸葛孔明是如何烧毁博望坡的?
第二,烧新野是子虚乌有的事
在小说中,诸葛孔明先烧了博望坡,然后烧了新野,给曹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事实上,博望坡之战发生在曹孟德进入荆州之前;新野之战是空的。
当刘玄德第一次投入刘表时,他驻扎在新野。然而,当曹孟德大举进入荆州时,刘玄德并没有驻扎在新野,而是驻扎在樊城。刘玄德先驻扎在樊城,后来来到宛城,经过襄阳,一路逃到当阳。那么,诸葛孔明在逃跑的路上表现如何呢?
他建议刘玄德攻打刘聪,但刘玄德拒绝了。刘玄德一行一路逃到当阳,被曹军5000骑兵追赶。刘玄德抛弃了妻子和儿子,逃离了诸葛孔明、张一德和赵云。史书上写着张一德和赵云撤退时的英雄表现。但是诸葛孔明没有写史书。
[img]642912[/img]
@ 诸葛孔明在赤壁之战中扮演外交使臣的角色
在接下来的赤壁之战中,诸葛孔明在与孙仲谋合作对抗曹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他对孙仲谋采取了激烈的方法,但也是一系列的双重激励,使孙仲谋愤怒和战斗。可以说,诸葛孔明的外交任务完成得非常好,这绝对是一个经典的案例,可以看出诸葛孔明在外交方面的杰出才能。
然而,在赤壁之战中,我们在正史上找不到诸葛孔明指挥作战的任何记录。因此,在诸葛孔明进入蜀国之前,他实际上很少参加具体的战争。因此,所谓的诸葛孔明没有实际的战斗,非常强大的说法,无法忍受审查。
学习深度不同
事实上,现在有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但当我实际遇到问题时,我无法开始。这是由不同的学习理念造成的。不仅要复制粘贴知识,还要注重运用知识的智慧。知识是末,智慧是本,先本后末,才能真正解决问题。没有本,只有末,那么问题永远解决不了。无论古今,真正善于学习的人,在学习广泛知识的过程中,都会理解前人运用和创造知识的智慧,而不是简单地复制知识,即学习的深度不同。
抛开小说中的诸葛孔明,回到现实中,他仍然非常强大。刘玄德三顾茅庐后,他可以向刘玄德展示《隆中对》,并代表刘玄德在出山后不久说服孙仲谋。这是因为他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会了如何使用自己的知识。相比之下,赵括只能复制和粘贴知识,而不学会如何使用知识,他只能成为纸上谈兵被嘲笑的对象。
[img]642913[/img]
虽然诸葛孔明出山前没有经历过实战,但他已经整合了自己的知识,并有了如何运用这些知识的智慧。然后他有了一个可以发挥作用的平台,当然,他可以展示自己的抱负。因此,诸葛孔明的力量在于,他将灵活地利用自己的知识,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和粘贴。
诸葛孔明卧居隆中,为何一出山就战无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