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老爱幼,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美德。那么大家知道古代究竟是怎样对待老人的吗?事实上,在古代,老年人的待遇很高,有时甚至可以享受皇帝的待遇。在秦朝之前,《礼记》曾记载,从50岁起,国家将为他提供粗粮。60岁会有肉,70岁会加副食,80岁会经常吃肉。至于90岁的老人,行动不便,饮食不规律,需要随时在他身边伺候。假如老人需要旅行,最好带着食物跟着他。
[img]641957[/img]
汉代有一套赡养老人的制度。在汉代,不孝是重罪,汉代56岁以后是老人,可以享受很好的待遇。第一,家人不能抛弃老人,否则就会犯重罪,还会免征兵役税。国家不仅不向他们要钱,还给他们钱。而且老年人还有很大的特权,比如当地有什么重要的事情需要和老年人商量。老人旅行,甚至可以走在皇帝的御道上。若他们犯罪,则不能使用刑罚。
[img]641958[/img]
这些制度基本上是在魏晋南北朝使用的。北魏时期,也创建了保留养亲的制度。也就是说,如果你犯罪了,家里有老人需要赡养,你可以先不服刑。等你伺候老人,老人死了再服刑。唐朝时期,国家经常统计全国老年人的数量,给予他们优厚的待遇,与汉朝基本相同。
宋代经济非常发达,可以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巅峰,非常富有。他们在全国建立了许多类似养老院的机构。虽然以前有这些机构,但宋朝以后才开始发扬光大。虽然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但它们基本上继承了尊老的传统。明朝建立后,老年人的待遇再次提高。@ 朱元璋开始恢复给老人的头衔,然后在全国各地建立养老院。清朝建立后,明朝的做法也得到了坚持。
[img]641959[/img]
可以说,在中国古代,老年人的待遇非常高。首先,儒家提倡孝道。另一个原因是古人的寿命普遍较短,很少有人能活这么久。此外,中国古代属于农业社会,非常重视老年人的经验。老年人代表着经验丰富和社会尊重。
古代老人的待遇有多好? 连皇帝的待遇都能享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