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习俗文章,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这是现代人下半年的第一个小长假,这对现在的生活节奏很快,是一个很大的好处。
除了假期,回家团聚和吃月饼是现代中秋节的两个特点。在古代,他们比我们玩得更多,有更多的习俗。让我们来谈谈古人是如何度过中秋节的。
中秋习俗
1、吃月饼
月饼
这个习俗保存完好。据《洛中记者》报道,唐熙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很好。他命令皇家餐厅用红色丝绸包裹月饼,以奖励新学者。这是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月饼记录。当时,月饼仍然是一种奢侈品。
宋代,月饼有“荷叶”、“芙蓉”等优雅的说法,其生产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注重味道,而且在蛋糕表面设计了与月宫传说相关的图案。蛋糕表面上的图案最初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蛋糕表面上,然后用面模压在月饼上。这个过程,现在私人制作的手工月饼仍在使用中。
2、燃灯
燃灯
古人有“燃灯”来帮助月色的习俗。湖广地区有瓦片叠塔,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地区有制灯船的节俗。在现代中秋节,燃灯的习俗更加繁荣,尤其是在广东。节前十天,每个家庭都用竹条扎灯笼,做出水果、鸟兽、“庆祝中秋节”等字样,贴上彩纸,画出各种颜色。家里高处挂着中秋夜灯内燃烛,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广东地区仍有这样的习俗。
3、观潮
观潮
“我知道玉兔很圆,已经是霜风了。九月很冷。发信息重新关上钥匙,夜潮留在月中。”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8月15日看潮》诗。除了中秋节赏月,观潮是另一个中秋节活动。中秋节观潮的习俗历史悠久。早在汉代著名的《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细的描述。汉代以后,中秋节观潮的趋势更加繁荣。
然而,观潮的习俗在古代北方并不十分流行,地理原因也有限制,但想想杭州钱塘江的潮流不是中秋节也是人满为患。
四、兔儿爷
[img]639387[/img]
兔儿爷
清朝宫廷称月中的玉兔为“太阴君”,而民间则不同。人们称之为“玉兔子爷爷”。在北京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子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自从中秋节的礼俗转化为民间节日以来,礼俗的色彩已经淡化,观赏性越来越突出。玩兔子爷爷的习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证据。
兔子爷现在在北京和附近的庙会上随处可见。
五、熬夜
中秋熬夜
据说中秋节睡得越晚,寿命就越长。有些人祈祷长寿,但更多的年轻人利用这个机会整夜玩耍。这种习俗在宋朝最流行。宋朝取消了宵禁制度,中秋节的夜晚和除夕一样热闹。
六、偷葱偷菜
[img]639388[/img]
偷葱菜
据说,如果一个未婚女孩在中秋节晚上偷了其他菜园里的蔬菜或洋葱,这意味着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幸福的绅士。台湾有一句谚语:“偷洋葱,嫁给一个好男人;偷蔬菜,嫁给一个好女婿”,指的是这个习俗。
七、吃鸭
[img]639389[/img]
咸水鸭
云南的穆拉姆人注意在中秋节买蛋糕和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和樟茶鸭在这个时候经常卖得很好。即使在今天的江苏,我们也经常吃鸭子。在中秋节,为了团聚,这道菜不会少。
八、吃田螺
[img]639390[/img]
田螺
人们认为中秋节吃蜗牛可以很明显。一定要在中秋节吃。这是蜗牛空怀的时候。肚子里没有小蜗牛,肉特别肥。如今,在广州,许多家庭在中秋节期间都有炒蜗牛的习惯。
九、吃芋头
[img]639391[/img]
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说:“中秋玩月,剥芋头吃,叫剥鬼皮。”中秋吃芋头意味着辟邪消灾,不信邪。
十、桂花酒
[img]639392[/img]
桂花酒
桂花在中秋节是最盛开的时候,屈原的《九歌》中有“援地斗争,喝桂浆”、“奠桂酒Xi椒浆”这首诗。但到目前为止,人们大多用红酒代替。江浙地区喜欢煮黄酒。
[img]639393[/img]
中秋习俗
这是古代更具代表性的习俗,在一些少数民族有很多习俗,如果你感兴趣,你可以从多个方面理解。
看到这么多古老的习俗,比我们日益消亡的习俗活泼得多。作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传统节日,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它们。幸运的是,现在我们开始慢慢地关注节日的仪式感。
盘点古代中秋习俗 民间传说越晚越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