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土木堡的失败应该怪宋英宗吗?指挥不好,低估了瓦拉的铁骑大军

明朝英宗皇帝在土木堡的惨败是当代网络史上讨论的热点。最流行的说法是,50万明军被2万瓦拉军击败并全歼,所以明朝的军事被很多人嘲笑,但事实是这样吗?

土木堡的变化,所谓2万,只是瓦拉总部的兵力。瓦拉人是铁木真时代被蒙古征服的“林中人”的后裔。他们的血统更接近突厥系,比普通蒙古人高大魁梧。他们的牧场靠近西部和中亚,可以在内亚获得精铁良马,拥有相当数量的具装骑兵,个人战斗力强于鞑靼人。但蒙古高原西北地区水草稀疏,瓦拉人口少,巅峰时期人口只有几十万,战士3万多。还利用鞑靼内部各部门的不和谐,先时代征服了鞑靼人,劫持鞑靼大汗命令诸侯,能够指挥整个蒙古的兵力。

[img]638921[/img]

瓦拉、鞑靼、唐良哈蒙古合称“都沁·都尔本”①,意为44万户,即人口约220万。一户一兵可出兵44万人。当然,这44万人不可能都是战士,很大一部分是辅兵。比如成吉思汗时代,蒙古只有15万民族战士。考虑到土木堡的变化已经过去了25年,蒙古人口的损失已经恢复,我们可以认为蒙古人总人口超过200万,可以动员15-20万士兵。

第一个权威无法与成吉思汗相比,也无法动员蒙古所有士兵。而且土木堡变了,鞑靼人也是傀儡,汗流浃背,带领一万人在辽东活动,袭击广宁,包围女真部落。然而,这次出征已经准备了半年多,动员率必然可观。经学者研究,后来率军进攻北京,兵力接近10万。土木堡获胜后,许多部落士兵在获得战利品后散去,因此土木堡时的蒙古军总数应超过10万。在这十多万蒙古军中,鞑靼兵的战斗力较弱,但瓦拉兵的战斗力相当可观,盔甲精良,“铁骑”比例较高。②《都御史罗公传》提到,瓦拉铁骑可以在夜间围绕营寨,用猎犬警告,就像铁壁一样,可见它是一个具有很强保护和冲击能力的骑兵。

1449年7月,蒙古大军接近大同。7月11日,明帝国大同右参将吴浩在猫儿庄率领军队,兵败身亡。15日,大同总督宋颖、徐都督井源、总兵官朱冕、左参将都督石亨四路将军统兵4万至阳和。明军因寡不敌众,全军覆没,只有少数人匆匆逃回。这时,在朝廷的明英宗才知道,也先的军队兵力惊人,绝不是边军所能应付的。当时北京有22万京营和班军,其中战兵14万左右,辅兵约8万,战兵数量大致相当于也先兵力。

[img]638922[/img]

如果考虑到明军在与蒙古作战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帝国在财力上远远优于蒙古,虽然明英宗的军事能力与第一次世界大不相同,但他们选择了出塞和进行决定性的战斗,这样他们就不会在整个军队中失败。然而,在这个时候,还有另一个问题。由于庐川领导人的思任发试图重振祖先的基础,发动叛乱,明帝国花了九年时间在南方讨论庐川王国。(关于庐川,详见冷兵器研究所前一篇文章《夺走云南一半,比原来的西夏更嚣张!探索元帝国头疼的庐川王国)1448年,1449年,帝国最强大的将军王吉率领军队镇压贵州和湖广的苗乱。

虽然南征抽调的兵力大多是南方的兵力,但大量装备武器物资长期聚集在南方,京城陷入兵甲不足的困境,军队战斗力无疑是个问号。这时,如果明英宗理性的话,就是让边关死守,抽调各地军队聚集,对也先获得兵力优势。同时补充粮草物资,谋定后移动。然而,另一个问题是,宣府和大同以北的长城防线实际上是在嘉靖朝才真正完成的。此时宣府、大同两大重镇,北面空门大开,周边城堡分布稀疏,防御体系不完善。

[img]638923[/img]

如果救援缓慢,燕山、雁门山以外的宣府和大同很可能被蒙古军队占领,大量帝国人民将被外国人横扫,这是明英宗无法接受的。明英宗坚决平定庐川,让官员刻意制造与苗族人的矛盾,以改土归流。显然,他们希望追赶太祖和成祖的赫赫武功。因此,在军备不齐、粮草不全的情况下,爱面子的明英宗只准备了两天,就带领大军出发,踏上了死亡之路...

①《蒙古源流》:托欢太师之子额森(即也先)...遵父遗言杀蒙郭勒津蒙克拜。本日带领都沁·都尔本二部落在汉地行兵。②《都皇史罗公传》:俘所依赖铁骑,夜环以为营,□□冲敌,我和若等所将,大部分招募客兵,不依赖,如果驱赶□当虏,是什么异驱羊当虎?必须以计击败他的铁骑,然后俘虏可以破也。所有人都说:“善。“囚犯卧用,两马相比,两人共宿,一革囊横立,铁骑外绕,每铁骑一只狗,有惊以犬吠为号。


土木堡的失败应该怪宋英宗吗?指挥不好,低估了瓦拉的铁骑大军土木堡的失败应该怪宋英宗吗?指挥不好,低估了瓦拉的铁骑大军

,,,,,,

  • 赵光义是怎样成为皇帝的?宋太宗继位之谜
  • 赵光义的真名是赵匡义。后来,他改名为赵光义,因为他避开了他的兄弟宋太祖。在他的兄弟中,除了早逝的人,他排名第一。他比...

  • 出身武官的枢密使狄青:宋代唯一一个以文制武的例子
  • 五代君主,如后唐明宗,后唐废帝从柯,后周太祖,都是军队拥立的。当时,军队几乎形成了建立皇帝的习惯。回顾这种习惯的来源...

  • 大宋王朝的传奇奸臣贾似道:一代权臣的误国之路
  • 一个朝代的兴起,必然离不开许多才俊之士的共同努力,一个王朝的灭亡,同样由于一群群的蛀虫侵蚀所致,如夫差时期的伯海为秦...

  • 宋仁宗:历史上最宽仁的皇帝之一却也难过美人关
  • 说起中国古代的明君,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不过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康熙这样的皇帝一定会是热门的选项。而宋仁宗,...

  • 一条杆棒等身齐:揭开太祖赵匡胤的武功有多高
  • 太祖赵匡胤出生于军人世家,他的父亲赵弘殷在后唐时期就掌管禁军,后因战功升任护圣都指挥使。都说虎父无犬子,赵匡胤的武功...

  • 宋代最后一位皇帝:先投降,再出家,再被杀
  • 杜宗于咸淳十年(1274)七月去世,留下三个未成年儿子:杨淑妃出生的赵是7岁,全皇后出生的赵显4岁,余修容出生的赵敏3岁。谢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