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古代官员是如何证明考生身份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img]632903[/img]
我们现代科技已经很先进了,考生身份的确认其实很简单。例如,我们会在考试前发放一张门票,上面的照片可以很好地防伪。但在古代,没有照片,那么在科学考试中,考官如何验证考生的身份呢?怎样才能防止这些考生浑水摸鱼,找人代考?们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
事实上,在古代,也有枪手这样的职业。比如唐代著名诗人温庭筠,帮助别人多次代考。有一次,在科举考试中,温庭筠本人也想参考。当时考官知道他已经参加了代考,专门把他安排在眼前,亲自监考他。但即便如此,在这次考试中,温庭筠还是代替了八个人去考试,这个故事一直记录在唐书里。
[img]632904[/img]
后来,代理考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广东甚至有一站式服务。例如,顺天府也有一顿专门为考生和考生搭桥的晚餐。但我们都知道,古代科学考试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国家安全。我们不能让他们这样胡闹。朝廷一直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
[img]632905[/img]
所以在这个前提下,他们想到了很多方法,第一个是门票。在许多朝代,门票被称为最后通牒,在清朝,被称为院士结票。虽然当时没有照片,但门票上会写着考生的祖籍、祖父和父亲的名字,包括考生的年龄。最重要的是,他会在上面描述考生外表的主要特征,比如这个人是一张方脸,有一些胡子等等。
其实北宋宋真宗的时候,就有了外貌特征的整理工作。当时叫相貌册。但是当时描述一个人的长相其实很简单,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然而,到了明太祖朱元璋,他改进了相貌册的环节。
除了通过外表识别这种方法,他们还想到了一种更不合理的方法,即候选人应该实施连续的坐着制度。一般来说,当地的五名候选人,他们互相认识,然后互相保证。如果其中一人代表其他人参加考试,其他人将受到惩罚。这个系统在宋朝需要十个担保人,而在清朝只需要五个担保人。
[img]632906[/img]
另一种方法是在考试期间将当地管理教育工作的官员叫到考场,让他们识别这些候选人,叫一个名字,只有在官员认可的候选人后,候选人才会被允许进入。
这实际上相当于我们现代的人脸识别,但识别的东西不是机器,而是朝廷专门指定的官员。
最后一种方法是严厉惩罚枪手和代理考生。这在任何朝代,包括我们现代,都是这样的。对枪手的打击非常困难。在乾隆时期,这实际上是非常严格的。当时,他命令枪手和代理考生被处罚。
[img]632907[/img]
通过这些手段,虽然这种代考的情况不能完全停止,但考场作弊的概率降到了最低。然而,事实上,在古代,在科学考试中作弊的人并不多。当时,科学考试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考试。不是每个人都敢当枪手。此外,科举考试非常困难。没有人肯定他会被录取。另一点是,能通过考试的绝对是当时的人才。他们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当官赚钱。他们为什么要冒这么大的风险赚这么多钱?
古代没有准考证 考官如何证明考生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