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年轻人成功,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成功了。特别是在人才众多的三国时代,有更多的年轻人才。
他们一般都是满腹经纶,足不出户就能知道世界上发生了什么,比如著名的诸葛亮。那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这个要分为两个部分。
[img]626959[/img]
一、什么是年轻?什么是才华?
年轻,古代和现代的定义完全不同,现在我们一般指18-30岁,古代16岁成年,20岁冠军,即成人仪式,25岁之前可以被称为年轻人,然后是年长的年轻人,至于30岁以上,恐怕可以成为祖父,自称是丈夫。很少有人能活到五六十岁。
诸葛亮和郭嘉都是二十六七才出山的,算是大龄青年。
至于怎样才算有才华,个人认为也可以分为两点:
[img]626960[/img]
1、在古代,由于知识体系单一,熟读圣贤书即使是满腹经纶。
宋朝宰相赵普曾经说过,一半的论语可以治愈世界,充满经典相对容易。只要你学四书五经,你当时连唐诗宋词都没有。此外,可读的大概是《春秋左传》、《孙子兵法》、《道德经》等书籍。总是,不会有太多的书可读。
但现在完全不同了。这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学校里有足够的知识学习,课外知识数不胜数。再加上互联网的席卷,我不知道该看哪一个。
虽然现代科学技术正在发展,但人类的灵魂并没有长高,思维水平无法与古人相比,书籍的深度,自然可以想象。
2、古人把一生的精力都投入到学术研究中。
在古代,娱乐方式很少,学者们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学术研究上。此外,在阅读诗歌和书籍后,与朋友讨论和交流将极大地升华他们的思维水平,@ 年轻时满腹经纶也就不足为奇了。
二、古代谋士是怎么足不出户就知道天下事的?
古今有句话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古代谋士也有自己的圈子。
例如,诸葛亮和徐舒、崔州平、石广元、司马徽等人经常一起讨论世界大事,他们都有在朝廷工作的熟人或亲戚。更容易理解这些信息。然后,他们口口相传,并进行了讨论。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在掌握之中。
此外,在战争年代,人员流动频繁。如果你真的想问一些事情,那就相对容易了。
当然,这里我们并不是说只有多读书才算有才华,钢琴、象棋、书画、唱歌跳舞都算,但是没有书的才华,毕竟感觉少了点什么,就算有才华吧。
现在生活节奏太快了,知识量也很大。上了大学之后,很少有那种阅读氛围。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在玩耍。毕业后,很少有人敢称自己有才华。
至于那些在完成九年义务后辍学而不学习的人,他们真的是空虚、孤独和老了。
古代谋士一般都是满腹经纶,知道世界上的一切 究竟他们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