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反王朝,
“世界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句话总结了封建王朝的生存规律。中国封建王朝存在了2000多年,有十几个朝代,但没有一个朝代摆脱了这个诅咒。
秦始皇摧毁了六国,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帝国。然而,他的儿子秦二世的暴政使世界四分五裂,使秦朝灭亡。后来,王朝延续了这一规律。开国皇帝打败了世界,统一了世界,他打败的世界将在子孙后代手中丧生。
[img]619860[/img]
王朝败亡的原因无非是内部败亡和外部败亡。
内部失败是指朝廷实施的政策不受欢迎,人民起义推翻了朝代,如秦隋被农民起义推翻。有些皇帝被权力大臣架空,顺势夺取王位。例如,宋朝的赵匡胤和隋朝的隋文帝是典型的权力大臣。
外部败亡是指王朝在衰落和内乱时被外敌乘虚而入,如北宋和南明时期被外敌摧毁。
[img]619861[/img]
在封建社会,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皇帝和贵族将受到人民的高压政策,如重税、劳动人民等。与此同时,官员们腐败、搜索和压迫人民,这将使人民不堪重负。最后,他们冒险反抗,说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都会发生农民起义,如果是小规模的农民起义和单一的农民起义,朝廷很快就会镇压他们,但如果农民起义发生在全国各地,王朝很可能会在这股浪潮中灭亡。
农民起义导致了许多王朝的灭绝,但历史上有一个王朝很难造反成功。它已经存在了300多年,爆发了数百起农民起义,但一次也没有成功。这个王朝是大宋朝。大宋朝的两个王朝都被外敌摧毁,北宋被后金摧毁,南宋被蒙古摧毁,但内部力量从未对大宋朝廷的统治构成过重大威胁。
[img]619862[/img]
宋朝的成功与自己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宋朝是由宋太祖赵匡胤建立的。他原本只是周世宗柴荣手下的一名将军。然而,柴荣死后,他利用自己的禁军夺取了柴荣儿子柴宗训的王位,建立了宋朝。
赵匡胤成为皇帝后,他不希望陈桥兵变再次发生在自己和子孙后代身上。他上演了一场释放兵权的好戏,夺取了将军的兵权。与此同时,赵匡胤不希望过去王朝的灭亡再次发生在他建立的宋朝。他听从了北宋著名大臣赵普的建议,实施了重文轻武的政策。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重文轻武的社会文化氛围。
[img]619863[/img]
@ 宋朝实行文臣治军政策,军队由文官管理。为了避免文臣在当地做大,朝廷形成了自己的势力集团,采用了轮换制度,让他们在一个地方当官一段时间后,会把他们调到另一个地方当官,这样文官就不能在一个地方形成自己的势力集团。同时,文官战斗能力弱,对朝廷的威胁有限。
@ 宋朝实行将军分离制度。古代的叛乱大多是掌握军队将军的叛乱,如隋文帝和李渊。他们都是掌握重兵的将军和军阀。宋朝的创始人赵匡胤也是叛乱的将军。为了避免将军叛乱的再次发生,宋朝剥夺了将军的兵权,让文官取代将军,让将军在战争期间作战,并派文官监督将军。
[img]619864[/img]
这就形成了将军分离的现象。如果士兵不知道将军,他们就不知道士兵。如果军队没有强大的将军领导,就很难形成巨大的战斗力。然而,如果将军手中没有军事权力,他们也是孤独的,不会对朝廷构成任何威胁。如果将军没有军事权力,他们就无法形成强大的藩镇势力和分裂势力,自然也不会对中央朝廷构成威胁。
此外,宋代形成了重文轻武的文化,使得他们的当权人大多是文人。文臣中有许多奸臣,如蔡京。他们在搜索人民的钱财方面很强大,但不会过于残忍和暴虐,随意屠杀人民。这与董卓这样愤怒的武将大不相同。他们对人民的仇恨较少,自然不会有大规模的叛乱行为。
[img]619865[/img]
虽然宋朝有数百起农民起义,如方腊起义和宋江起义,但规模相对较小,没有得到其他地方的回应。当然,很难对大宋朝廷构成致命威胁。
宋朝的经济文化相对繁荣,人们的生活相对丰富。由于生活的保障,人们不愿意冒险和叛乱。然而,宋朝的政策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灾难,即宋朝的军事战斗力非常弱,经常被周边国家欺负。
历史上最难造反的王朝 没有人能在300年内成功地造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