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g]616616[/img]
春节期间,灯火通明,锣鼓齐鸣。鞭炮声此起彼伏,为沸腾的大地奏响了新年之曲。空中五彩缤纷,百花争艳,为节日谱写了快乐的篇章。春节是中华民族中最特别、最重要的节日。每个家庭都贴春联,穿新衣服,一起守新年,迎接新年的开始。然而,放鞭炮已经成为我们新年最具标志性的一项。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中,春节放鞭炮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你知道过年为什么要放鞭炮和烟花爆竹吗?:为了驱赶年兽,这是一种民间习俗。
[img]616617[/img]
众所周知,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火药诞生后,就有了“鞭炮”的说法。但当时没有这种用纸和硫磺做成的鞭炮,人们只是用火烧竹子,让它爆裂发出声音,才有了“爆竹”的说法。《荆楚岁时记》曾记载,正月初一,鸡叫第一次时,大家纷纷起床,在院子里放鞭炮,逐退瘟神恶鬼。据说人们在春节期间燃放鞭炮的原因是出于历史的迷信。人们普遍认为鞭炮可以驱邪避瘟,祝福家人平安吉祥。还有一个关于放鞭炮的有趣传说,恐怕很多人都会想到一只叫“夕”的年兽。
[img]616618[/img]
相传在中国遥远的古代,有一种神兽叫“夕”,头长触角,牙齿锋利;眼睛凶猛,凶猛。它一年四季都在水中生存很长时间,但每逢年底新旧交替,就会出来伤害人民,民间人民可谓苦不堪言。灶神大家都知道,“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就是他说的。灶神保护着我们的民间人民。当时连他都没办法养这只年兽,于是灶神邀请了一个叫“年”的仙女。
[img]616619[/img]
仙女有很强的法力。他知道今年野兽的弱点,怕红、怕光、怕响。于是他用红丝和竹竿在火中燃烧,消灭了“夕”野兽。这一次恰好是农历十二月的最后一天。为了纪念这一天,民间人民称每年的最后一天为“除夕”,第二天为“年”。只有这样,“除夕”才是“年”。
[img]616620[/img]
当时的人在了解了怪物的弱点后,每逢过年都会挂红丝,放爆竹。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红丝成了春联,写下了人们对美的祝福,爆竹成了更美的鞭炮。虽然这些寓意是民间传说,但却反映了古代中国人民对安泰的渴望。现在不仅仅是过年,庙会、婚礼、各种喜庆都会放鞭炮。但无论在什么场合,放鞭炮都是驱邪避瘟的象征,祝福家人平安吉祥。
古春节放鞭炮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为什么春节要放鞭炮和烟花爆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