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古代通缉令与真相完全不同 为什么还能抓到犯人?

在现代社会,对于逃犯,公安机关发布了通缉令,并在全国范围内逮捕了逃犯。通缉令上的信息非常详细,如姓名、性别、年龄、籍贯、衣着和身体特征,以及最近的照片、时间、地点和简要案件。最重要的是被通缉犯的照片。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逃犯的外表。如果他们遇到逃犯,他们可以向公安机关报告并逮捕他们。

然而,在古代,没有相机和手机。古装剧中的“通缉令”是如此抽象,只有少数笔是黑白的。说实话,这些肖像已经变形了。太可怕了,不像真人。很多朋友都有疑问。这样的“通缉令”有用吗?你能抓住囚犯吗?

事实上,在古代,这样的“通缉令”也可以抓住囚犯,细节如下。在古代的“通缉令”中,除了嫌疑人的肖像外,还有嫌疑人的姓名、年龄、家庭背景、犯罪情况和可能的地方。

[img]612359[/img]

古代犯人逃跑后,政府将出具州县长官发布的海捕文件(古代通缉令),以便迅速将其粘贴到各地进行宣传。海捕是在全国范围内追捕的。即使囚犯逃到天涯海角,也没用。

比如《三国演义》第四次 卓遂令遍行文件,画影图形,捕捉曹操 。”

在演义中,曹操想刺杀汉贼董卓,但吕布发现了线索,所以他放弃了刺杀,假装给董卓一把刀。他把刀献给董卓,然后连夜逃出首都。董卓反应过来,发了海捕文件,到处贴曹操的通缉令,到处抓曹操。曹操无处藏身,在中牟县被陈宫俘虏。这说明古代的“通缉令”行之有效,能抓获犯人。古代“通缉令”之所以能俘获逃犯,主要有两个方面:连坐和重赏。

[img]612360[/img]

连坐

中国古代实行保甲制度,以户为单位,设户长;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如果一个人犯罪,这个家庭、一个家庭和一个保险家庭将受到惩罚。十个家庭互相监督。如果有人做了违法的事情,其他人会向政府报告,并将其绳之以法。当然,这些违法行为也包括掩盖罪犯。

政府到处粘贴海捕文件,即告知所有人,要注意陌生人来到自己的村庄。如果有人隐藏在这个甲方的逃犯,而其他人没有报告,那么这十个家庭将被视为共犯。

重赏

“奖励下一定有勇者”,这句话不是吹的,而是几千年的实践总结。不管一件事有多危险,只要有人能买得起足够的价格,就会有人去做。在古代,“通缉令”能够成功抓获逃犯,除了实施连坐重罚外,最重要的是奖励。

在古代政府发布的通缉令中,除了犯人的姓名、籍贯等基本信息外,还会标注一定数额的奖励,如“逮捕犯人的,奖励120人。”例如,在《水浒传》中,鲁智深抱不平,打死镇关西后,仓皇而逃。当时,政府发布了海捕文件,到处通缉鲁智深。当时,鲁智深的名字、籍贯、年龄不仅写在“通缉令”上,最重要的是写了对擒获鲁智深的赏金。若有人能向政府提供线索,就会得到相应的赏金,只是比俘虏犯人少一点。

[img]612361[/img]

在中国古代,生产力较低。如果有人运气不好,碰巧遇到这些通缉犯,秘密向政府报告,你可以得到丰厚的奖励。有人认为这几十、一百二太少了,认为没有人冒着得罪犯人的危险,向政府报告,或者帮助政府抓捕犯人。事实上,古代普通人很少能花钱,而且大多数人都用铜钱。因此,这几十二对古人来说是一笔巨款。这真是一夜暴富的机会。诱惑还是挺大的,值得冒险。

[img]612362[/img]

结语

在古代,没有相机或手机拍照,看过囚犯外表的人可能不会画画,画家自然很难根据描述画得栩栩如生。这些画家,通过描述,画犯人的外表,非常抽象,而其他画家,根据“第一个画家的原创”,更糟糕,和真实的人相差1800英里。事实上,在古代,“通缉令”只是一种威慑,起着动员群众的作用。最重要的是接下来的几句话,那就是对犯人的奖励。

毕竟政府的衙役是有限的,不能这么幸运。他们碰巧遇到了逃犯。只有重新奖励,才能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帮助政府破案,抓捕囚犯,使他们无处藏身。


古代通缉令与真相完全不同 为什么还能抓到犯人?古代通缉令与真相完全不同 为什么还能抓到犯人?

,,,,,,

  • 盘点:谁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使双枪的名将?
  • 说到双枪,你的第一反应一定是董平。是的,《水浒传》梁山泊100名天立星双枪将董平,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术应该不逊于关胜...

  • 谁是古代历史上同时迷恋三个国君的女人?
  • 春初,齐桓公主宰了中原。在南方国家,楚国精力充沛,逐渐意味着侵犯中原。如果不是一个女人的突然出现,楚文王就不会这么快...

  • 中国古代历史上四大美女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 西施、王昭君、貂蝉、杨玉环是历史上公认的四大美女。然而,这四位美女一生都被所谓的乱伦所困扰。事实上,他们所谓的乱伦行...

  • 古代扫黄打非之明宣宗是怎样下令取缔[官妓]的
  • 唐代的官妓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一直到明代,这一制度才被取缔,中国古代的禁娼运动也因此出现了新的趋势。 其实,明代开始并...

  • 空有一身官位:揭秘中国历史上最[著名]六名庸官
  • 历史上,也有些昏庸的官员,尸位素餐,毫无建树。那些庸官的故事,值得反思。 伴食宰相 其一、唐玄宗开元元年担任宰相的卢怀...

  • 古代皇帝一个月吃多少钱?清朝皇帝吃得最贵
  • 人以食为天,没有错说,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习惯用“日出”、“日落而歇”、“一日三餐”。。。这些词描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