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为您带来古代元宵节,有兴趣的读者可跟着一起来看看。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乐逍遥。在中国古代,元宵节有一个浪漫的别称,那就是情人节。
今晚,朝廷将解除宵禁,无数男孩和女孩走出家门,去市场赏花、猜谜、玩耍。这为男孩和女孩相遇、遇见命中注定的人和恋人创造了条件。
[img]613215[/img]
元宵节晚上,“走桥”的习俗也很流行。在古代,许多女性打扮得漂漂亮亮,成群结队地走在河桥上,类似于今天的人们晚饭后在桥上散步。他们走着优雅的步伐,慢慢地穿过一座又一座小桥,吸引了许多男人的注意。
唐代的长孙正隐曾在《上元夜小庚体同用春字》的序言中说:“美人竞出,锦屏如霞;公子交驰,雕鞍如月。一起去洛浦,怀疑税马之津;争渡河桥就像牵牛。”
[img]613216[/img]
为什么古代女性在元宵节“走桥”?
已婚女性“走桥”是为了求子,她们走桥时会“摸钉”。明朝的刘侗在《帝京景物略·元旦》中载道,女人们“到城各门,手暗摸钉,叫男人,叫摸钉。”
@ “走桥”也有“走百病”的意思,就是消除百病。清朝潘荣陛在《帝京时代的胜利·正月·走桥摸钉》中写道:“元夕妇女群游,祈求灾难。前一个人带着香辟人,说要走百病。任何有桥的人,三五相比都过去了,这就是所谓的厄运。俗话说走百病。”
年轻女子“走桥”是为了和情郎约会,没有情郎,就渴望在桥上遇见俊逸男子,一起去爱情。
[img]613217[/img]
据说在古代,有一个女人贾玉贞在桥上遇到了一位学者魏燕春。她一见钟情,彼此相爱。当他们离开时,他们同意下次在蓝桥上私下约会。那天晚上,魏燕春在桥上等着贾玉贞不来。天下了一场大雨,淹没了桥。他仍然拒绝离开。他不得不等到他的爱人,最后死在柱子上。雨后,女人赶到桥上,看到情郎死了,痛苦不堪,投河自杀。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古代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总是与桥有关,无数男女在桥上相遇相爱。元宵节那天,14岁的太平公主遇到了帅哥薛绍,从此不再觉得宫廷生活有多孤独。
牛郎织女每年都会在鹊桥见面,安排在7月7日。事实上,这个传说的基础来自于元宵节的“走桥”。徐贤和白娘子第一次见面是在西湖断桥。后来,他们在金山上失去了水,在西湖断桥。
[img]613218[/img]
元宵节,月圆,美丽的风景,最适合帅哥美女带着孩子的心思,一边参观灯会,一边欣赏美女。俗话说:人们寻找他千百度,突然回头看,那个人在,昏暗的灯光。
为什么古代女性在元宵节走桥? 走桥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