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孙权名声不好的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说到三国,人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曹操、刘备和孙权,他们是魏、蜀、吴三国的家庭成员,其中孙权最小。曹操和刘备都是和父亲孙坚一起工作的人。由此可见,曹操和刘备正在与国家作战,孙权正在与国家作战。在这三个人中,如果你想谈论后人的声誉,有很多人喜欢曹操和刘备。只有孙权似乎批评了他很多,还有很多不太好的绰号,比如孙10万、渣泉等等。
[img]613963[/img]
据说孙权虽然没有像父亲孙坚和哥哥孙策那样驰骋战场,但东吴三分之一的孙权做出了巨大贡献。就连孙策临终前也这么说:“如果把江东的人举起来,决机在两阵之间,与世界竞争,清不如我;举贤任能,让每个人都尽力保护江东,我不如清。卿宜念父兄创业的艰辛,善自图之!“大概意思是你不如我,坐江山我不如你。而且孙权在东吴任用贤能,还算不错,和大臣的关系也算是幸福和谐。为什么他得到这两个不好的绰号,让他的名声在曹操、刘备和他三个人中名声最差?其实这是有原因的,主要是孙权做了这么多事情。
[img]613964[/img]
首先,虽然东吴的战争没有曹魏、蜀汉那么频繁,但也不少。在三国最大的三次战争中,赤壁战争和夷陵战争与东吴有关,但这两次战争的胜利与孙权关系不大。直接指挥战斗的是周瑜和鲁迅。东吴不缺人才,四大都督能力出众。然而,轮到孙权亲自指挥了。几乎每一场比赛都是一场巨大的失败。最明显的是三场合肥之战:周瑜在第一次合肥之战中忙于与南军作战。结果,孙权输给了张辽乐金和李典;周瑜在第二次合肥之战中去世,鲁肃忙于荆州。结果,孙权输给了张辽三人。孙权本人几乎被张辽活捉;第四次合肥之战,吕蒙死了,鲁迅没来,孙权又输给了满宠之手。
在第二次和第四次合肥之战中,孙权带领10万军队输掉了比赛。孙10万的绰号就是这样来的。这两场战争也实现了张辽、张800人和满宠数十人的声誉。孙权纯粹是送经验的。所谓“渣权”战争就是其中之一。
[img]613965[/img]
第二,逼死鲁迅。夷陵之战中,鲁迅一代名将击败刘备,在危机中拯救了东吴。然而,鲁迅出生在江东大族。陆氏和他是孙策的女婿,鲁迅卷入了孙权晚年的王子之争。孙权对鲁迅非常不满。他不仅拒绝鲁迅回北京(当时鲁迅在荆州),还多次派使者询问鲁迅。鲁迅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不久,他在孙权的反复询问中“愤怒”。
[img]613966[/img]
@ 冷落他的侄子是孙策的儿子孙绍。虽然孙策临死前把权力交给了孙权,而不是当时只有几岁的儿子孙绍,但孙权未来的行为似乎是无情的:孙权登基后,他的父亲孙健被封为皇帝,但他只封孙策为长沙恒王;他的儿子都被封为国王。孙绍只是个侯爵,他还剥夺了孙绍的吴侯爵位,并将其改为上虞侯爵。
[img]613967[/img]
第四,为了利益,他把妹妹孙尚香嫁给了30岁的刘备,完全忽视了妹妹的幸福;当没有得到预期的利益时,刘备把妹妹骗回了江东。虽然刘备和孙尚香的关系可能不好,但孙权的利益首先忽视了家庭的感情,两次伤害妹妹的行为仍然令人鄙视。
[img]613968[/img]
第五,不得不说,孙权入侵荆州是荆州关系自身的切身利益。孙权迟早会开始,但孙权总是先入侵荆州,秘密与曹操和解,杀死关羽。
[img]613969[/img]
@ 孙权打不好,屡战屡败;逼死鲁迅;背盟弃约杀死关羽;对不起哥哥孙策和姐姐孙尚香,这应该是他名声不如刘备和曹操被称为“渣权”的原因。
为什么孙权的名声不好? 孙权被称为“渣权”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