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人吃饭的问题,
引言
俗话说,“人以食为天”。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吃这一块一直是民生最基本的问题。由于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的限制,古人的食物自然无法与现在相比。现在我们每顿饭都有鱼和肉,日常必需品、大米、油和盐。那么,中国古人会吃什么呢?
[img]613811[/img]
穷人在清末闯关东
一天吃几顿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古人一天吃几顿饭。
如今,一日三餐已经成为中国人吃饭的基础,但对古人来说,一日三餐并不是这样说的。在秦汉之前,人们一天只吃两顿饭。由于农业不发达,粮食生产数量不尽如人意。一日两餐取决于人。收成不好的时候,不可能减少到一日一餐或者几天一餐。
然而,宋朝以后,由于经济开始繁荣,农业大幅改善,夜市开始出现,一日两餐变成了一日三餐。但这只对富人有效,穷人仍然每天吃两顿饭。
[img]613812[/img]
家庭餐
吃什么
古代穷人通常吃什么?想想也不可能好多少。而且,随着朝代的不同,穷人饭碗里的食物也不固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作物不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而是来自不同朝代的异国情调。
例如,在西周,不仅没有水稻,而且小麦也不受欢迎。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主食都是小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小米。现在它通常用于早上煮粥,但在那个时候,它是一日两餐的主食。穷人和富人之间的区别在于,穷人可能只吃小米,但富人可以吃更多的肉和蔬菜。
[img]613813[/img]
粟米
周朝结束后,小麦在中国开始普及,情况逐渐好转。这时,馒头开始出现。然而,馒头需要大量的面粉来蒸。当时,它只是富人的食物。穷人吃什么?主要是烧饼。这种吃法是汉代班超从西域学到的,而不是中国穷人创造的。
与此同时,还有一种粮食作物起源于中国,也是穷人的心头好,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大豆,古人称之为“”(shu)。这是最常见的食材之一,可以随意种植,生命力很强,但不是很饱,也是古代穷人常见的食物之一。
[img]613814[/img]
黄豆
吃肉吗
至于肉,普通人通常只能在春节期间吃猪肉。穷人基本上不想。有趣的是,古代权贵阶层基本上不吃猪肉。在他们看来,吃猪肉是一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一般来说,他们吃牛肉和羊肉。因为牛还具有犁地的功能,除了自然衰老和死亡外,他们永远不会主动屠宰。因此,牛肉很少见,羊肉吃得更多。
直到宋朝,苏轼发明了东坡肉,将猪肉带入了权贵阶层,猪肉才从穷人的餐桌跑到富人的餐桌上。但无论哪种肉,味道都不可能好多少。在油、盐、酱、醋等调味品稀缺的古代,大部分肉都有腥味,味道不是很好。
值得一提的是,明朝传入中国的红薯给中国穷人的食物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红薯原产于南美洲,后来被外出的商人带到中国。它饱腹度和糖分含量高,耕种周期短,对环境适应性强,很快席卷全国,成为穷人最喜欢的食物。红薯的引入从根本上缓解了“食物”的问题,明清时期中国人口也迎来了井喷。
当然,野菜糠等劣质食物也是穷人的食物。直到现代,穷人还在吃,经历过那些年的中国人也很熟悉。
[img]613815[/img]
红薯
一家之言
由此可见,古代穷人吃的一言难尽。没有油和盐,基本上还是一些相当简单的粗粮。现在看起来很绿很健康,但是如果一直坚持吃这些,很容易造成营养不良。很难想象古人是怎么活下来的。如果我们回去,估计一日三餐都坚持不了。
参考文献:《食经》、《中国饮食典籍史》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 古人通常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