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著称的战役之一。战后,愤怒的袁绍将失败的责任归咎于田丰,并命令他杀死被关在监狱里的田丰。后人批评袁绍任性、嫉妒和能干。事实上,抛开云雾的历史细节,我们会发现袁绍杀死田丰并没有错,如果你当时这样做。
[img]613397[/img]
三国最好的谋士之一田丰智慧绝伦。在招募田丰当谋士后,袁绍非常信任他。袁绍凭借田丰的计谋,平定了整个河北,实力大增。建安四年(199年),袁绍战胜公孙赞,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河北尽有,意向南向争天下。此时,经过多年的混战,北方只剩下袁绍和曹操两大军事集团,袁绍必然会吞并曹操,以统一北方。然而,袁绍和田丰在讨伐曹操的战术上发生了冲突。袁绍一直不关注曹操。他觉得自己很强大。他根本不必害怕他。他坚决主张,在曹操强大之前,他会用绝对优势的力量粉碎对方;相反,田峰认为,虽然袁绍占据了河北、青、和平、幽静的四个州,拥有河北的所有地方和强大的军事力量,但曹操也占据了兖州、徐、豫和司四州。当时汉代共有13个州,袁绍和曹操分别占4个州和8个州。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他们都是势均力敌的对手。即使袁绍很强大,他也应该比曹操强大。他们不能太不同。因此,田峰认为时机不成熟,没有必要急于与曹操作战。他建议休养,轮流用精锐部队骚扰曹操,用持久战和消费战让曹军疲惫不堪。这样,曹操就会在不到两三年的时间里拖垮曹操。作为一名顾问,田丰应该在战前把自己的灭曹计划献给袁绍。然而,这一次,田丰犯了三个错误,这不仅伤害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的失败,而且最终给自己带来了一场致命的灾难。
[img]613398[/img]
一、摆错自己的位置,反复干扰袁绍的决定,挑战袁绍的权威
袁绍一直把田丰当作自己的第一谋士,平时对田丰言从计行。不幸的是,田峰认为袁绍周围的其他顾问没有他那么强大,因此依靠宠物和骄傲,甚至把自己的位置,在许多决定被袁绍否决后,固执地坚持自己的立场,经常让袁绍不能下台,这让袁绍很不高兴,慢慢疏远了田峰。这一次,田丰又犯了这个问题。若田丰提出建议,袁绍不采纳,田丰就此止步,袁绍也只是内心反感田丰。毕竟出发点是对的。但田丰却一次又一次地与袁绍唱反调。而且还是公开唱反调。这让袁绍有点下不来台。这是对袁绍权威的公然挑战。如果袁绍采纳田丰的建议,这意味着田丰否认了袁绍的权力。这是任何在位者都不愿意看到的现象。
[img]613399[/img]
二、公开表态不支持袁绍打官渡之战,反复发表压抑士气的言论,导致军心动摇。
田峰看到袁绍没有采纳自己的建议。当军队出征时,他还在军队中公开反调。他建议军队应立即停止前进,并反复发表士气低落的言论。这一举动扰乱了广大士兵的思想,严重影响了军队的士气,动摇了军队的心。士气在两军作战中是非常重要的。战后,这种失败的言论公开传播给已经方的高级重要人物。这是什么意思?袁绍对此大发雷霆,认为田丰故意散布失败情绪,扰乱军心,想带他去祭旗,但被劝说,后来命令田丰戴上脚镣和手铐囚禁。
[img]613400[/img]
三、宁愿坐牢也不愿帮助袁绍,坐着看袁绍失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官渡战争开始后,虽然田丰被关在监狱里,但作为袁绍的头号顾问,只要他向袁绍承认错误,我相信袁绍会让他出来,毕竟,袁绍也需要田丰。但田丰却自视清高,死不肯承认错误,还一直散布着失败的言论,坐看袁绍的失败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特别重要的是,他长期处于高位,周围自然聚集了一群死党。因为他采取了这种不积极帮助袁绍的态度,他的同党也学会了一些东西。在战争中,他必须说敌人的力量和我们军队的渣滓。如果战争开始,我们军队将死亡。如果发生这种情况,谁当领导都会生气。
[img]613401[/img]
公元199年,袁绍选出10万精兵,试图南下进攻徐都,官渡之战的序幕拉开。官渡之战开始后,袁绍一直在踢曹操。曹操曾经让袁绍几乎绝望。如果荀子等人不鼓励曹操,曹操会放弃官渡,退役许昌。在袁绍看到胜利的那一刻,他的另一位顾问徐游因儿子的腐败被告送往曹操。他建议曹操攻击乌巢,烧毁他的行李。曹操立即付诸实施,袭击了乌巢,烧毁了他所有的食物和草。当袁绍军队听到乌巢被打破时,笼罩在失败言论中的队伍立即动摇了军心,内部分裂,导致军队崩溃。
袁绍功亏一篑,匆匆带着800骑兵回河北。战后,恼羞成怒的袁绍讨厌田丰动摇军心造成的大败,立即下令杀死被他关在监狱里的田丰。
在做出重大决定时,团队内部总是存在分歧。在讨论阶段,你可以随意发表不同的意见。但在做出决定后,所有人都应该放弃分歧,努力做好这件事,而不是给每个人泼冷水。他说田峰死得不公平。任何改变袁绍地位的人都会处死他。
袁绍杀田丰的原因是什么? 你也会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