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在演义中被称为兄弟复仇,不惜一切代价,终于走上了人生要做的壮举。
事实上,这是刘备计划过去两年的策略,但结局很糟糕。为什么要这么说,看看刘备在攻击吴时发生了什么。
219年,即建安24年,7月关羽失荆州,12月被杀。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即位,10月强迫汉献帝禅位,孙权称曹丕为臣。
221年,刘备称帝,7月伐吴。
这个时间线很有意思。曹操去世,曹魏进入政权变革,正是国内形势风起云涌的时候。这是东征的时候了。
[img]608595[/img]
孙权有时很善良。他把妹妹嫁给了刘备,把荆州借给了刘备。后来,他把荆州抢了回来,担心刘备会报复。国内将军吕蒙也去世了。他向刘备求和,并称曹魏为大臣。可以说,玩一只手是无间道的。
然而,刘备觉得自己是汉朝的宗亲,汉献帝不见了,大汉也不见了,只有他能代表大汉。@ 东征孙吴也是恢复汉朝的一大壮举。
在他的壮举下,他仍然想夺回荆州。毕竟,不出兵已经太晚了。当曹魏成功度过接班人的问题,当孙权的国内军事稳定时,一切都太晚了。
刘备不敢北伐。刘备一直害怕曹操。虽然曹操刚去世,但他仍然是一名强大的将军,无法战斗。当然,我们不排除他为关羽报仇的心情,但他只为关羽报仇而努力攻击吴。
刘备为什么要伐吴?他知道荆州对他的重要性。@ 据说刘备憨厚,借别人的东西都要还,可为什么不还荆州呢?
,荆州对东吴和西蜀来说非常重要。必须赢。
@ 这时,刘备假托为关羽复仇,东征孙吴。这取决于诸葛亮的态度。
诸葛亮反对砍吴。在他的战略中,联合吴是一项基本战略。虽然他在《龙中对》中也说过要把益州荆州分成三个世界,但他清楚地知道这段强大的关系。在时代的发展中,有些人可以尽力而为,有些人必须做出选择。
但是刘备呢?他说他为弟弟报仇,但实际上他想得到诸葛亮的支持。诸葛亮不太支持。当然,有人说这是刘备和诸葛亮早就达成的默契,也是隆中时期制定的基本国策。
[img]608596[/img]
以史为剑不这么认为,应该是诸葛亮不同意攻击吴。而且诸葛亮的哥哥在东吴,诸葛亮和东吴的关系被关羽和刘备损失了。结果,他背腹受敌。
刘备死后坚持攻击吴,他为什么不听诸葛亮的劝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