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不了解古代重农抑商的事情,
众所周知,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抑制工商业的发展。
在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中,自战国以来,重农抑商,重本抑末。宋元专卖坊和明清海禁都是重农抑商的表现。
重农抑商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贯坚持的基本政策,深受制约和影响。那么,为什么古代要注意重农抑商呢?一项政策能有2000多年的生命力,其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是其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img]609412[/img]
封建社会为何强调重农抑商政策?
从各种史料中,我们可以发现商鞅变法更完美地体现了重农抑商的思想。商周时期,工商业是官方银行的国有企业。人们把商业和农业放在平等的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据《史记》和《商君传》记载,商鞅提出了“努力工作,耕种和编织更多的小米和丝绸。事末利,怠而贫,举以为收。“这一思想的提出开始关注重农抑商的政策,并逐步实施。
[img]609413[/img]
商鞅重农抑商的措施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轻农业税和重征商业税是所谓的非农业纠纷,城市租金必须很重,其次是行政强制手段增加农业人口,限制工商人数,然后控制粮食贸易,禁止私营企业从事粮食销售,以达到粗鲁的法律,农业的效果。
虽然这种变法有些极端,但在当时是非常有效的,为秦国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也为后来的王朝效仿。
春秋之后,国家统治者重农抑商的思想逐渐深化。比如齐国改革强调不夺民,人民富裕,不劳而获。完美诠释了重农抑商的思想政策。
[img]609414[/img]
在古代,王朝把重农抑商政策作为最基本的国家政策。首先,这一制度是由中国古代的社会状况造成的。我们都知道战国时期战争不断,人们不谈论生活。许多农民不得不离开家乡,这对农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外,由于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农民无法稳定生活,自然无法耕作作物。重农是为了改善这种情况。
其次,食物是人民的首要任务,农业是建立国家的基础。一个国家的粮食是否充足,与社会稳定有关,农业经济状况与国家财政状况的兴衰直接相关。历代王朝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农业。
对于农业来说,工商业发展更快,利润更快。私营工商逐渐形成垄断市场,严重分化社会两极。重农抑商也是为了补贴农业,维护社会稳定。
[img]609415[/img]
此外,工商业的发展将使统治者害怕。一旦几个富有的敌人出现,统治者的地位就会受到威胁。为了巩固政权,统治者也将不可避免地采取重农业、抑制商业的政策。
当然,重农抑商也与中国深厚的文化根源有关。中国起源于适合农业的黄河流域。古人自觉遵守农业发展规律,使人们的思想相对保守。在他们看来,农业是国家的大利,商业是私人的小利。重农抑商也可以解读为重义轻利,这是维护社会氛围和伦理秩序。
[img]609416[/img]
当时,人们认为商人谋取私利是相对奸诈的,重农抑商也是为了抑制奸诈的足迹,使农业变得简单。因此,历代封建王朝强调以农为本,采取一系列措施督促鼓组织农业生产,将农民紧紧捆绑在土地上,对待2000多年的重农抑商政策,要客观全面地看待,更好地分析重农抑商政策的利弊,借鉴经验,弥补不足。
为什么古代要注意重农抑商? 它的存在必然有其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