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南北古代读者,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然后往下看~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统一分裂再统一的过程。但说到统一中国,最常见的就是这两条路,南征或北伐。
熟悉中国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南征的胜率远远大于北伐。例如,魏灭蜀,晋灭吴,隋灭陈,金灭北宋,元灭南宋,大清灭明,从北到南。
中国古代“成功创业”的开国皇帝大多来自北方。在众多皇帝中,朱元璋是唯一一个真正成功北伐的人。为什么北方总能把南方压在地上摩擦?怎么回事?
[img]604852[/img]
朱元璋,明太祖
地理因素
孟子说“天时不如地利”,说到古代打仗,就要得到地理因素,北方打南方,地理上有很大的优势。
@ 对战争最重要的是山川。
[img]604853[/img]
红山,蓝河
南方主要指江南地区(江浙沪)、荆州地区(湖南湖北)、巴蜀地区(四川重庆)、江淮地区(苏北皖北)。蜀道难,难上青天,难攻易守,也难向外扩张。华北地区和关中地区向江南和荆州地区进攻,而关中和华北联合,加上山西和山东,形成了自然屏障。从这个角度来看,北方的地形是高山,无论是从江南地区攻击山东,还是从荆州地区经过中原攻击山西,都从低到高。南方进攻北方面临仰击的不利局面,而北方打南方则居高临下。
在古代,中原是一个热门财产。北方占据中原,可以享受中原的材料。一旦南方打架,北方打架,但也可以后退。不管怎样,有一天是危险的。两年后,你可以继续攻击并夺回中原。南方就不一样了。一旦占领中原,就没有危险可守。如果你继续北伐,你将面临向上攻击的劣势。你应该更加沮丧和沮丧。
[img]604854[/img]
虽然长江在南方仍然很危险,但毕竟,河流没有山脉那么牢固。一旦长江被突破,整个南方地区将立即崩溃,没有缓冲的空间。
此外,南方水网丰富,操作方便。当北方攻击南方时,进入和运输粮食都非常方便。当南方攻击北方时,交通必须依靠步行和携带,这既费时又费力。
唐末黄巢起义,从北到南,但一旦方向改变,从广东北到“大事”就很难做到。清朝三藩之乱也是如此。吴三桂从云南发病,占领了华南六省。最后,他在陕西和甘肃的战争中失败了。
[img]604855[/img]
简而言之,北方可以攻退可守,输了还是卷土重来,南方输了,直接消失了!
粮草因素
你认为战争只是武力值吗?没那么简单。古代战争,尤其是统一全国的战争,不仅是谁能战斗,更重要的是粮草。
经济基础决定战争规模,粮草决定作战半径。
[img]604856[/img]
想象一下,一辆牛车拉着牲畜吃草和人们吃的食物,一天能走多远?这个距离除以2,一般是战斗半径,超过这个距离不能供应食物和草。中国地域广阔,古代交通不便,数十万军队徒步战斗,春天开始,冬天来,一路吃喝是个大问题。
没有粮草供应,很难作战。此外,南北气候不同,南方气候温和,鱼米之乡产品丰富。北方军队南征。如果他们不吃东西,他们可以用当地的材料吃。相比之下,北伐就没那么简单了。
北方气候寒冷,作物生长周期长,战争中没有人耕种土地,粮食基本没收。南方军队击中北方,面对无主荒地哭泣。冬天,如果南方军队没有足够的口粮,他们只能喝西北风。
北方军队南征可以当地取粮,而南方军队北伐只能面对“白土真干净”。这样,北伐军队就受不了光粮草的压力。
想到诸葛亮六出祁山,都在粮草问题上栽了大跟头,最后含泪输给了司马懿。
[img]604857[/img]
战马和民俗因素
在冷兵器时代,战马是一个大杀手。骑兵和步兵就像成年人欺负孩子一样。即使他们不积极和僵硬,一小群轻骑兵也受不了给你放两支冷箭。北方草原繁茂,马匹丰富,使南北对抗,即使南方抵抗成功,但也难以反击,骑兵四条腿,跑得快,追不上,不能消灭对手的力量,两年后,骑兵回来,战斗,追逐,最后只能在冲击中失败。
[img]604858[/img]
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宋朝,在骑兵的铁蹄下被迫一步步向南移动,最后移到了海里。明朝朱元璋能从南到北打元军,很大程度上要感谢元朝统治者。元朝爱养马,全国各地都有马场。碰巧朱元璋家门口有一匹,便宜不占白。因此,元朝统治者养的战马成为朱元璋起义的“第一桶金”。
说到江南,人们总能想到才华横溢的美女,而北方受游牧民族的影响,民俗豪放,到处都是彪形大汉。南方人只能称之为野蛮,但行军战争需要强大的身体素质,这也是中国古代南方军队无法与北方军队作战的原因之一。
[img]604859[/img]
总结
地理优势、粮草优势和强大的骑兵使北方军队能够赢得和输掉。此外,北方相对贫瘠,经济不如南方发达,气候恶劣,生活水平差。北方向南进攻是为了追求幸福,战斗更有动力。这样,古代南征北伐难也就不足为奇了。
朱元璋是古代北伐真正成功的人 为什么南方总是打不过北方?